▼ 关于作者
约瑟夫•诺思,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现为耶鲁大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20至21世纪的英国文学、英语文学批评史等。本书为其代表作,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推出后备受关注。
——
▼ 关于译者
张德旭,高校英语系教师,英美文学研究者,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博士,在中英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耶鲁大学新锐学者 约瑟夫•诺思 犀利 之作!
★荣登2018年度克里斯蒂安•高斯奖短名单。乔纳森•卡勒 、布鲁斯•罗宾斯赞誉推荐!
★勾勒 文学研究 史,聚焦 政治、文化 与学术、学科建设 的角力。
★无论学界内外,凡对文学与政治、文化、社会之关联有兴趣的,皆可阅读。
————
▼ 内容介绍
聚焦 文学研究 学科史,以及 政治、文化与学科建设 的关联。
百年学科史,一部政治与学术博弈的文化简史,反思当下学科专业化。
本书是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耶鲁大学助理教授约瑟夫•诺思的代表作。他勾画了文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的历史轮廓,展示其如何从一种广泛业余的普遍批评,日益学术化、学科化的过程,并探讨得与失。书中,他悉心梳理关键流派,如实用批评、新批评、文化研究等;分析代表人物,如雷蒙•威廉斯、伊格尔顿、詹明信、D.A.米勒……
————
▼ 学界推荐
弗朗西斯•马尔赫恩,《新左派评论》
无论学界内外,只要对今天的文学文化的政治一面,有严肃实际兴趣的人都应阅读。
·
乔纳森•卡勒 (批评家,康奈尔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教授。)
这本书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是我读过的关于批评历史的罕见的书。
·
《洛杉矶书评》
对英美世界的文学批评这一学术领域的大胆、生动、引人入胜的论述。
·
《新共和》
诺思的论述风格,是令人信服的清晰和自信。他让我想起了早期学者——以大众作为受众的学者。
·
芮塔•菲尔斯基 (文学理论、文化研究等领域杰出学者)
约瑟夫•诺思对批评史提出了一个大胆、反直觉的观点:转向在文化历史背景下阅读文本,不是文学研究激进化的标志,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后退。
##耶鲁新锐学者极端有野心的一本文学批评著作,清算所谓左派的遗产,当今的文学批评名义上是左翼实际在新自由主义的大幕下右倾化;反对文学批评的学院化和脱离实际,坚持左翼的对现实的介入,文学批评需要对现实进行解释对现实进行批评与提问,这些唯物主义的底色是文学批评的存在之根。
评分##理论的激进化和政治上的退却是同步的。
评分##约瑟夫·诺思敏锐尖利、野心勃勃的理论著作,书的副题为“一部政治简史”,显然,试图颠覆二十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的既有秩序。该书的政治性,指向对二十世纪后期以来的历史主义/语境主义转向的批判。在新自由主义陷入危机之时,当下的文学批评是时候从高校学术体制下的“学问家”的研究中解放出来了,重新解放自身体制的潜能,积极寻找历史主义文化研究范式的替代品,回到文本和审美,开掘出新的感受力、主体性和体验能力,即新的政治。 修改稿发表在 《思想与文化》第22辑,2018年6月,华东师大杨国荣教授 主编 摘要:耶鲁英语教授诺斯的《文学批评的简要政治史》公开表达了对文学批评走向的困惑。其基本问题是文学研究如何逐渐偏离“学院派美学教育项目”,转而拥抱他所说的“历史主义/语境化范式”。在历史主义...
评分##牛逼!无人出其右!对于一个世纪以来的文学批评进行了梳理。我早就觉得文学批评在这个世纪和政治联系也太过于紧密了,雷蒙.威廉斯继承了F.R利维斯的精英主义传统视角,他的文化研究主宰了整个英美新批评的视野和基调。我就觉得超级没劲儿!果然这个学者说出来了!
评分 评分##沿着瑞恰慈所开辟的唯物主义审美道路,整合批评、美学与左翼政治立场(唯物主义实践),成为“想获得介于真理与主体性之间的东西的人”。观点看似激进,实则非常中庸。通俗翻译过来,大概就是文学研究者既要靠文学产业维持生计,又不能丢了自己文人的身份吧。 作者或许想说明,...
评分##1、并不能苟同对威廉斯的批判,跟印象中的阅读记忆出入很大。从现有的引证来看,好像有点过度阐释了。2、对唯物主义美学的呼唤,对审美教育功能的推崇,培养感受力来建构新主体,改变现实政治。需要读阿多诺。(不过文学研究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是已经参与到建构现实的过程中了。)3、当下文学研究的情动转向,情感就是政治,政治就是情感。4、虽然对文学研究发展脉络的再阐释,并不能完全苟同,但确实能激发再思考。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