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四千年

伊朗四千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伊朗]霍昌·纳哈万迪 安宁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21-7-1 精装 9787572602122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霍昌·纳哈万迪(Houchang Nahavandi),法国伦理与政治科学院通讯院士,曾担任设拉子大学和德黑兰大学校长,并在巴黎多所高校任教,著有多部关于伊朗的著作。

伊夫·博马提(Yves Bomati),法国高等研究实践学院人文社科专业博士,著名的东方和中东史研究学者,曾担任法国文献局通讯部门负责人。

两人合作撰写了《波斯帝王阿拔斯:1587—1629》《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伊朗最后的沙王1919—1980》《伊朗历代伟人》等多部关于伊朗的作品。其中,《波斯帝王阿拔斯:1587—1629》获得法兰西学院专门奖励优秀历史类书籍的欧仁-科拉奖。

◎译者简介

安宁,自由译者,毕业于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常年从事法语书籍和商业文件翻译工作,曾获傅雷翻译出版奖,并受邀担任傅雷翻译出版奖的评委。也曾为多部引进法国的中国图像作品担任翻译。代表作有《一座桥的诞生》(2014年傅雷翻译出版奖获奖作品)、《罗盘》《在首尔的天空下》等。

★四千年的历史,一把理解伊朗的钥匙。

★连通东西方的“十字路口”,各大文明交织碰撞的熔炉。

★一个充满矛盾的地域,一个尚未被世界理解的历史大国。

★它背后的故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也是世界历史的注脚。

◎编辑推荐

☆6种文明的碰撞,18个朝代的更迭,对4000年历史的全景式呈现。

☆丰富的史料,叙述性的写作方式,严谨的同时富于情感和趣味。

☆13幅精美彩图,包括历史古迹、重要文物、艺术作品,直观感受伊朗的历史和文化气韵。

☆精美装帧,外封反面彩印朝代更迭示意图,纷繁朝代更迭一目了然。

————————————————————————————————

本书是一部讲述伊朗4000年的通史。

在这片土地上,埃兰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希腊文明、突厥文明、蒙古文明交替与碰撞,一个接一个王朝建立又灭亡。它们采用了怎样的行政体系,留下了哪些璀璨的文化,推行过怎样的宗教政策?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居鲁士大帝、霍斯劳一世、阿拔斯一世,开疆拓土,建立治世,写下这片土地的辉煌与荣耀;山中老人、鲁米、塔荷蕾,波斯刺客、诗人、传奇女性,为历史添上了神秘与浪漫的色彩。

作者查阅大量史料,采用叙述式的写作方式,使得这部严肃的历史著作情感丰沛,且趣味盎然。

数不清的跌宕与转折之后,当下的伊朗慢慢成形,其国家与民族心理的特点,甚或其困境,都隐现于它的历史选择之中。读懂本书,便掌握了理解伊朗的钥匙。

用户评价

评分

##现如今的伊朗,似乎成了国际新闻的“宠儿”,出现频率可谓非常之高。但它的出镜往往伴随着的却是不怎么好的事情,物价飙升、经济崩溃、国际制裁、内战不断。其处境与2000多年前辉煌灿烂的古波斯帝国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可谓“落第的凤凰不如鸡”。 约公元前6世纪,波斯第一帝国...  

评分

评分

##关键词:伊朗人写的伊朗史,新月沃地霸权争夺,中东和欧洲,中东和蒙古,基督和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欧亚大陆的黄金走廊无法逃过这个世界的恶意。

评分

##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是连通东西方的“十字路口”,素有“欧亚陆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 它是充满争议和矛盾的中东国家,是各种文化交织碰撞的熔炉,更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公元前6世纪,古波斯帝国曾盛极一时。 《伊朗四千年》这本书,讲述了在伊朗这片土地上...  

评分

##期待已久的一本书

评分

##集中隔离期间纸质书No.4。不如另一本“伊朗简史”。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读起来不是很流畅。前3/5频繁出现“诚然”一词,后面突然就消失了,怀疑是不是同一人所为。

评分

##关键词:伊朗人写的伊朗史,新月沃地霸权争夺,中东和欧洲,中东和蒙古,基督和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欧亚大陆的黄金走廊无法逃过这个世界的恶意。

评分

##伊朗位于亚洲的西部,处于亚欧非三大洲交汇之间,中东的枢纽位置,是一个绝大多数国土都建立在高原上的国家。而也正是这一地理位置,让它成为了古代各大文明的交汇之处。在古代,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西欧人都曾经占领过这片土地,都在这片土...  

评分

[视频] 尽管还是有异议,从学术和政治正确角度而言,“伊朗”确实比“波斯”更能精确地代表历史与现实的整合。谁赞成?谁反对?《伊朗四千年》的两位作者无疑赞成这一观点。 伊朗之名如同伊朗历史本身一样既有岿然不动的事实,又充满神秘色彩,以及人为赋予的各种意义和隐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