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威尔逊:英国北伦敦大学文化研究教授,著名女性主义与流行文化评论家。现执教于英国AA建筑学院,伦敦学院,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著有《波西米亚:迷人的放逐》(2000),《都市中的斯芬克司》(1992),《黎明时分》(2006)等多部文化研究著作和小说。
《梦想的装扮:时尚与现代性》是一本关于服饰文化类图书。作者通过此书探究了人类通过时装或其他配饰进行自我修饰行为背后复杂的社会因素,分析了这些社会因素与现代性的关系。该书于1985年首次出版,被著名作家安吉拉•卡特誉为:“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时尚类图书,没有‘之一’。”,2013年的更新版,加入了对90年代和20世纪出的一些时尚现象的分析,如受乐队文化影响而出现的“垃圾风”,90年代兴起的波西米亚风格,等等。
《梦想的装扮:时尚与现代性》作为时尚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它为研究时尚文化和喜爱时尚文化的读者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从社会学、历史学、产业经济学等多角度去看待时尚。
万花筒——身体、服饰与文化系列
《巴黎时尚界的日本浪潮》
《时尚的艺术与批评》
《时尚都市:快时尚的代价与服装业的未来》
《梦想的装扮:时尚与现代性》
《男装革命:当代男性时尚的转变》
《时尚的启迪:关键思想家导读》
《前沿时尚:景观、现代性与死亡》
##文化差异+翻译=不好读。每个分段尝试从不同角度阐述时尚值得思考和借鉴
评分##首先本书给人的感觉确实是乱,这固然是由于现代性这个主题本身就过于纠缠不清,各种主义,运动,观点横飞,理论也层出不穷,但不得不说作者的叙述也失之连贯,经常在一章里说了七零八落的几件事。不过这个缺点没有抹杀阅读本书的旨趣。本书最吸引人的概念就是揭示出时尚的矛盾性,即时尚意味着颠覆,于是在颠覆陈旧的同时也马上要颠覆自己。这种快速也使得服装变更成为许多社会变动的晴雨表。12章每一章都是一个独特的问题但贯穿其中的是与消费主义和女权主义的关系。服装的变革和走向现代的步伐同步,今日男女身上的简单衣着其实竟都包含着前辈的抗争。
评分##个体的时尚目的是表现自我。 Cities had always been places where to some extent the individual's origins could be hidden and in which personal qualities, rather than rank or wealth, were what counted... [...]huge industrial infernos where truly the stranger could [...] find a new ident...
评分##跟读文艺理论似的,很绕。《包法利夫人》《追忆逝水年华》有引述、佐证观点,普鲁斯特还是挺爱逛街的——“街道是属于每一个人的”。
评分 评分 评分##翻译都很好,阅读十分流畅,但这本感觉比较浮光掠影吧,没有期待的启发性内容。
评分##翻译都很好,阅读十分流畅,但这本感觉比较浮光掠影吧,没有期待的启发性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