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珊娜•卡哈兰(Susannah Cahalan)
美国知名记者、作家。
2009年,苏珊娜作为《纽约邮报》的记者,拥有蒸蒸日上的事业与前途,却因突然出现的神经错乱、幻视等症状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可是,精神类药物不但没有治好她的病,其症状反而越来越严重。之后,她被查出患有罕见的自身免疫性脑炎(而非精神疾病),经过治疗,苏珊娜幸运地恢复了健康。
这番不同寻常的经历让她写作并出版了《燃烧的大脑》(Brain on Fire)一书。之后,她开始思考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深度研究了精神病史,并对知名的罗森汉实验进行了详细调研。基于此,她撰写了《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带给广大读者更多思考与启发。
为何精神疾病会被轻易误诊?精神病究竟应该被如何界定和诊断?如何区分大脑疾病和精神疾病?
1972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戴维·罗森汉进行了一个惊人的实验:他和其他7个正常人伪装了幻听等症状,结果被“成功”地诊断为精神病患者,顺利进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疗”。这项实验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造成了深远影响。
1973年1月,罗森汉教授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长达9页、名为《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说,“事实是,我们早就知道诊断常常是要么没用、要么不可靠,但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使用它们。现在,我们知道我们无法区分正常人和精神病人”。三十年后,《神经与精神病人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说,罗森汉教授的结论“就像一把匕首插入了精神病学的心脏”。
在这本新书中,苏珊娜·卡哈兰基于其个人经历及对精神病学史的深入调研,为我们打开了精神病学神秘的大门,让我们对精神病史及精神病诊断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获得了更多的启发。
##触动还是挺大的。。。作者太厉害了,理性,客观,探索真相。虽然一直在被颠覆,却很稳的在接纳,再接纳。对精神病诊断,还有原来的精神病院的恐怖,包括罗斯玛丽肯尼迪的故事,都很让我震撼。好吧,无论何时,对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病人,对生命,要同样的尊重和敬畏。
评分1973年1月,罗森汉教授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长达9页的文章《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他在文章中说,“事实是,我们早就知道,诊断没用,也不可靠,但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依靠诊断。现在我们知道我们无法区分正常人和精神病人”。三十年后,《神经与精神病人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说,罗森汉教授的结论“就像一把匕首插入了精神病学的心脏”。
评分##刚开始让人以为,作者想借自身经历和罗森汉实验批判精神病学诊断和医疗系统,结果读着读着发现罗森汉实验一堆疑团,甚至可能学术造假……这部分调查工作蛮可贵,而作者在专业知识上比较欠缺,论述到与该实验相关的核心议题上比较浅白,阅读体验上差了那股劲。
评分##19世纪及20世纪早期的精神病学,诊断标准模糊,治疗手段落后。伪科学的手术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心理学家戴维·罗森汉曾伪装成精神病人,卧底精神病院,出院后发表论文,揭露精神病院对病人残酷的对待,质疑精神病学的合理性。这项研究深刻地改写了精神病学的历史。罗森汉实验后,精神病学转向科学和量化,但误诊率仍然居高不下。罗森汉实验对精神病学的社会信誉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是如今的精神病学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