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江,新闻传播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现为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文化研究、数字新闻学、视听传播等。曾出版《中国电视史:1958—2008》等学术著作,并以中、英、法文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
邓树明,新闻学博士,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兼《新闻界》总编辑)。
本书是对25位欧美新闻传播学领域知名学者的深度访谈录。这25位学者或提出过影响深远的原创理论,或在原有学科版图内开辟了新的领域,他们的思想和成果基本代表了欧美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典范,在不同的维度上拓展了新闻传播学学科的边界,搭建了整个学科体系的骨架。
本书作者耗时三年,从中国本土新闻传播学发展的立场出发,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对学术史进行了可贵的记录,有助于对新闻传播学有兴趣的读者全面把握本学科的思想脉络和前沿动态。
##深度和准度欠缺 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棒的访谈录,从理论角度,我受益不够多,源于自己理论水平的粗浅,但是在学术研究方面,为自己提供了诸多益处。 第一,学术研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学术研究是一个对话、沟通的过程,不是闭门造车,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与时代对话,从而实现知识生产。而且,在...
评分##随着大师一位位逝去,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算是一件功德事。
评分 评分##算是之前的訪談合集,好多都看過了
评分##谢谢常江老师(第n次)
评分##都是熟悉的大师的名字,每一个问题都很吸引人!
评分##前半本有点泛泛而谈,大师们成名的时代语境和如今相去甚远,多读书啊多汲取跨学科这些建议是对的,但对于“学术”这一概念高度institutionalization的今天来说可能显得太轻飘飘凡尔赛了(当人们自嘲只是academic monkey)。后半本水准和深度提了上来,过去的成就、当下的症结、未来的风向标拧成了一股绳,总体来说很有启发。这也是我在N大图书馆借的最后一本书了?
评分 评分##勾勒图景,提供语境,适合作为辅助。对于提问的深度和准度有点失望,也是追求系列的统一所致吧。翻译有点拉低访谈的可读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