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30
项飙,1972年生于浙江温州,1995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完成本科学习,1998年获硕士学位,2003年获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著有《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全球“猎身”:世界信息产业和印度技术劳工》等。
吴琦,《单读》主编,前《ACROSS穿越》、《南方人物周刊》记者,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下一次将是烈火》译者。
两代学人,跨越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五地,历时三年完成了这场谈话。从项飙教授的个人经验切入,追索一系列超越自我的问题,其中涉及对中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知识共同体、全球化与民粹主义、人类学方法论等题目的思考。这本书提供了一份对话实录,也给出了一种审视问题、 思维操练的方法——在自我泛滥的潮流中,如何给自己定位,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创造性地建设身边的小世界,在思想受困的社会,如何回答宏大的命题。
把自己作为方法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把自己作为方法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非常喜欢这个标题,在我看到内容之前,我就大概猜测到了标题的意思。 读蒙田的时候,最好奇和疑惑的一点是,你的自我如何对他人有意义?蒙田一直在絮絮叨叨一些最私人的琐事,包括一些最微不足道的习惯,他怎么吃饭,他如何如厕。为什么我们都能读得如此津津有味,而不感到任何...
评分出于对项飙的朦胧好感,读了这本个人色彩浓重、没有明确话题所指的书。 整个阅读体验由满怀期待、受到项飙观点惊吓、与朋友考证项飙所举例子,最终勉强完成阅读。 在节目《十三邀》,他的牛津教授抬头与口头流畅表达的大白话构成迷人的反差与吸引力。 刻板印象里的牛津象征艰深...
评分 评分##睡了一觉,还是想给两星。首先向吴琦说声抱歉,吴琦的不少问题也是我想问的,遗憾的是,我几乎没看到一个掷地有声的回答。想要批评项飙不太容易(详见长评),因为很多时候你需要替他归纳才能知道他的观点到底是什么,以至于我常常分不清这是人类学家的问题还是项飙的问题。但从本书及几篇访谈来看,可以肯定的是,项飙所秉持的是一以贯之的反启蒙知识分子的国家主义立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读完本书再看评价,我感到空前的寂寞,并陷入中学时代经常会有的困惑:难道不是全世界对了而只有我一个人错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项飙提到几次以塞亚·伯林,他似乎认为自己和伯林在某些地方有相似性。以塞亚·伯林最多不过是行动上的渐近主义,而项飙不仅是行动上折衷,他所谓的道德几乎甚至成为一种折衷主义的道德。他多次提到的乡绅,似乎是表达一种地方精英基层治理的理想状态。以前费孝通也讲这个,因为彼时的中国有着丰富的可能性,但今天项飙说这个,我不能有半分共鸣,大象就在眼前,学者视而不见。项飙说“乡绅”,说“温州”,说“与知识份子保持距离”,我只感觉他疏离中心却又渴望获得话语权的姿态说不出的讨厌。
评分把自己作为方法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