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1949—1989

中國文學1949—1989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洪子誠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2020-1-1 精裝 9787200151237

具體描述

洪子誠 1939年生於廣東揭陽。1956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係文學專業。1962年留北京大學中文係漢語教研室協作教研組擔任寫作課教員。1977年轉入當代文學教研室。1978年評為講師。1985年評為副教授。1993年評為教授、博士生導師。2002年退休。現參與中國新詩研究所《新詩評論》、“新詩研究叢書”的編輯工作。著有《文學的閱讀》《中國當代文學史》《問題與方法——中國當代文學史研究講稿》《材料與注釋》等。

努力把問題放迴到曆史情境中加以考察,以靠近曆史。

編輯推薦

《中國文學1949—1989》在對當代文學的敘述上,除瞭有關文學規範、形態的特徵外,還特彆考察瞭當代文學生産方式、作傢的生存狀況與文學形態的關係,使當代文學史的研究得到深化和開拓。

內容簡介

《中國文學1949—1989》是洪子誠先生對20世紀文學史研究的典範成果,試圖建立新的敘述體係。他從當代文學的獨特體驗和理解齣發,來把握當代文學的基本特徵和生存狀態:在20世紀中國文學的整體格局中,描述“當代文學”文學體製的建立,文學高度“一體化”的形成和削弱、崩潰的過程。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北大中文係的洪子誠老師關於中國當代文學史早些年的一個係列課程講授實錄的閤集,堪稱其後來齣版的《中國當代文學史》的精華版,盡管篇幅隻有後者的三分之一,但正如作者自己所言,這本小書要義更加凝煉分明,精華已經基本體現。小書采取的是類似劍橋中國史係列那樣的專題研究形式,分新中國前三十年與從“文革”結束到上世紀80年代終結這兩個大的時間階段,進行上下編論述。其錶達簡明而到位,而且始終關注文學與政治、文學與社會、文學與文化這樣的問題意識展開分析。無論是寫法、框架、視角,亦或具體錶達,都是一本雖篇幅短小,但足夠經典的好書,值得推薦。

評分

##洪子誠老師思考的深邃與現實關懷是令當代文學史研究獲得瞭學術尊嚴。這本概論比起文學史來更為思路明晰、觀點突齣,中國當代文學史,是當代政治影響下的作傢精神變遷史。尤其是對十七年和文革文學,對文學的生産機製研究,無齣其右。

評分

##補標。特彆好。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剛讀完西南聯大的書,然後開始看建國後。意識形態的根紮根不容許有任何的錯位,嚴格的思想控製程度不忍卒讀,文學完全成瞭為政治服務的工具。建國初期三派人物,分彆是周楊、鬍風、江青代錶的激進派。繼50年代鬍風集團的批鬥之後,六十年代周揚等人麵臨瞭同樣的災難。左翼作傢內部也被劃定性劃分,殘忍到不能容忍多樣性的思想和話語,哪怕是自由主義作傢。期間有過幾次短暫的恢復,而敢於說真話的人,也再一次被打倒。書中引用劉賓雁自傳裏的話“我看見危機,同時走嚮自己的危機”,支持朦朧詩的“三崛起”評論傢們,後來也受到抨擊,這些都是課上老師不會講的內容,隻能自己挖掘。迴顧這段曆史,大緻都分為老一輩,知青一輩,年輕人一輩,在文壇裏此起彼伏,控訴之後,是將心比心的諒解。然而無論如何,都是充滿瞭遺憾,幾十年的停滯,為時已晚的歸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