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诚 1939年生于广东揭阳。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62年留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教研室协作教研组担任写作课教员。1977年转入当代文学教研室。1978年评为讲师。1985年评为副教授。1993年评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退休。现参与中国新诗研究所《新诗评论》、“新诗研究丛书”的编辑工作。著有《文学的阅读》《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材料与注释》等。
努力把问题放回到历史情境中加以考察,以靠近历史。
编辑推荐
《中国文学1949—1989》在对当代文学的叙述上,除了有关文学规范、形态的特征外,还特别考察了当代文学生产方式、作家的生存状况与文学形态的关系,使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得到深化和开拓。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1949—1989》是洪子诚先生对20世纪文学史研究的典范成果,试图建立新的叙述体系。他从当代文学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出发,来把握当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和生存状态: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描述“当代文学”文学体制的建立,文学高度“一体化”的形成和削弱、崩溃的过程。
##对于学界来说,当代文学史的条理或许早已清晰,但在大众文化中,当代文学史却一直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一方面,是因为当代文学史太接近“史”,这要求研究者同样要背负起史家的使命,在“地貌复杂”的当代史中挖掘出一条“山路十八弯”的文学进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代文学...
评分##豆瓣狗贼这么多啊,洪子诚干脆大胆点旗帜鲜明反对wcjj文化得了,要说历史又夹带私货,感情色彩极强,选择性说历史,基于“文学是独立的存在”谬误,好像政治玷污了文学,你咋不说说那些臭老九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啊?你咋不说说那些文学大家无视人民长期以来被压迫的客观事实去宣扬zcjj道德观啊?没有立场的肮脏玩意儿
评分 评分 评分##简明扼要的概述。感谢上苍,每天两章,一周阅毕,终于看完,想来再看洪子诚的教材会好很多,丁帆《新稿》第三版的“详尽”真的是……特别折磨……文学存不存在都要打个问号的时代,还要编“史”来叙述——越详尽就越像老太太的裹脚布[捂脸]
评分 评分##第一章:毛泽东的文学主张和文学政策 第一次文代会——当代文学的开端。 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文学必须遵守的“纲领性”文件。 一、 毛泽东文学主张提出的背景 毛的文学主张,很大程度上是对现实紧迫问题所做出的回答。他有关文学的论述,不是或明或暗地...
评分##一本“寸铁杀人”的小书,集中反映了洪子诚老师的治学思路和方法,可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前置读物。优点不再赘述,简单说说问题:第一,前半编质量明显高于后半编,表现为后半编中,会议、期刊、评奖等文学生产机制的作用被弱化,而这是前半编中着力强调的;第二,部分理论框架,如女性主义文学部分,较为脱离时代;第三,有多处编校错误,如《中国新文学史稿》写作《新中国文学史稿》,《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写作《我的最后的北京》等。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