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菲
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係中國文學教授。主要研究興趣為中國文學和文化、書籍史以及比較文學。主要著作包括《神遊:中國中古時期與十九世紀的行旅寫作》(Visionary Journeys: Travel Writings from Early Medieval and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Harvard,2011)、《烽火與流星:蕭梁王朝的文學與文化》(Beacon Fire and Shooting Star: The Literary Culture of the Liang [502-557],Harvard,2007)、《塵幾錄:陶潛與手抄本文化》(TaoYuanming and Manuscript Culture: The Record of a Dusty Table,2005)、《“薩福”:一個歐美文學傳統的生成》(三聯書店,2004)、《鞦水堂論金瓶梅》(天津人民齣版社,2003)等。
在歐美文學傳統裏,如果荷馬是父親,那麼薩福則是母親,她殘缺的遺詩,是文學史的一次偶然事故,部分構成瞭它經久不息的魅力,留給後人無窮的想象空間。田曉菲通過對薩福遺詩的編選、翻譯和注釋,讓我們進入經典,感受其文學魅力;同時她簡要梳理薩福歌詩的流傳以及曆代如何重構薩福、神話薩福,呈現瞭“薩福”作為一個歐美文學傳統的生成過程。
##我很喜歡這首 風信子 的 試著改瞭五言版本: 山中風信子, 牧童踏零落。 微軀下平陌, 紫萼猶弄色。 同以風信子起興,有半首魯拜能與之相和 That every Hyacinth the Garden wears Dropt in her Lap from some once lovely Head. 朵朵招展的風信子,也都是 從春風一度的頭上墜...
評分 評分##當我們提到薩福,不隻是原來的薩福。我們提到薩福的詩,也不僅指薩福的詩瞭。
評分##薩福是殘缺。是沉默發齣的迴聲。是溝壑。是謎。是一個永久的象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