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4.22-1804.2.12)
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1740年,就读于哥尼斯堡大学。1746-1755年,担任家庭教师。1755年,获得哥尼斯堡大学硕士学位(相当于博士),留校任教。1797年,年老力衰,终止授课。
在哲学方面,康德继承启蒙哲学传统,综合欧陆唯理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形成其批判哲学,开启从费希特到黑格尔的德国理念论;就其原创力和影响力而言,洵为近代西方哲学家第一人。“回到康德去!”——无论是康德的追随者还是反对者,皆如斯说。
主要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道德底形而上学的奠基》《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等。
译者介绍
李明辉
1953年生于台北市。1986年获得德国伯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合聘教授、广州中山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曾担任德国莱比锡大学客座教授、德国波恩大学访问教授、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访问教授等。
主要著作有《儒家与康德》《儒学与现代意识》《康德伦理学与孟子道德思考之重逢》《当代儒学之自我转化》《康德伦理学发展中的道德情感问题》(德文)《儒家思想在现代中国》(德文)《四端与七情》《儒家视野下的政治思想》等,译作有《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导读》《通灵者之梦》《道德底形而上学的奠基》《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底形上学》等。
康德的历史哲学长久以来一直为中文学术界所忽略,往往被视为过渡到黑格尔与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桥梁,而不是一套成熟的理论。但这确实是个很不幸的误解,因为康德历史哲学自成一派,与黑格尔、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分属不同的类型。康德本人虽未撰写一部讨论历史哲学的专著,但有八篇重要的文章直接涉及历史哲学。
本书包括这八篇文章的译文及注释,并在书末附有详细的研究书目供读者参考。通过本译作,读者可以了解康德的历史观、对“启蒙”和“人类意志”的独特理解、对“永久和平”的追求,以及康德哲学系统中“自然”的终极目的。
以研究康德哲学为志业的学者李明辉先生,留学德国获得哲学博士后,致力于康德著作之翻译,且不时核对三种英译本及何兆武先生的中译本,直接从德文精心翻译并修订译文,终以此译本贡献于读者。
##【作者简介】丁三东,四川大学哲学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观念论、实践哲学、科学哲学。译有:托马斯·里德《论人的行动能力》(浙江大学出版社 / 2011)、约翰·麦凯《伦理学:发明对与错》(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07)、斯蒂芬·霍尔盖特《黑格尔导论:自由、真理与历史》...
评分 评分 评分##王浩竟然离开这个世界而去了,到哪里去了呢?是马克思那个各尽所能,各取所值的现实世界?是歌德要向奔流的瞬间呼唤“请停留下来吧,你是那样的美丽”的那个尘寰中的乐土,还是柏拉图那个永恒的理念世界?这些世界多年来都曾为他憧憬过。 综观浩兄生平一除了抗战时期作学生时的...
评分 评分##Herr Kant 哪能打分啊……
评分##“日子是时间的孩子。” ——康德 辛亥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拥有豆瓣账号的每一个人一定都知道它。而周年的纪念大约也是人的一种本性,通过标榜自己对历史的记忆来彰显当下的情怀。于是当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