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佳苗
1973年齣生於廣島縣。2007年以《神職者》獲第29屆小說推理新人奬。2008年以收錄瞭同作品的齣道作《告白》,榮獲“周刊文春【MYSTERY BEST 10】”的第一名,並榮獲第6屆本屋大賞(書店大奬)。此外還在2014年獲得美國《華爾街日報》的最佳推理小說前十名,2015年入選全美圖書館協會亞曆剋斯奬。2012年以《望鄉》獲第65屆日本推理作傢協會奬短篇奬。2016年以《烏托邦》獲第29屆山本周五郎奬。2018年《贖罪》提名埃德加·愛倫·坡奬(平裝原創部門)。
譯者:竺傢榮
國際關係學院日本文學、翻譯專業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日本文學的研究與譯介,代錶譯作有渡邊淳一《失樂園》《天上紅蓮》,村上龍《近似無限透明的藍色》,三島由紀夫《曉寺》,榖崎潤一郎《瘋癲老人日記》,東山魁夷《京洛四季――美之旅》,大江健三郎《被偷換的孩子》,青山七惠《一個人的好天氣》,山本有三《路旁之石》,夏目漱石《心》等。
《告白》是一部探討少年犯罪問題的長篇推理小說。主要圍繞著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不閤理之處,以及通過對兩個少年犯罪原因的拷問,質疑當今日本教育的弊端,青少年成長的不良社會環境因素,等等。
中學女教師作為一名單親媽媽,獨自撫養著女兒,而四歲的女兒卻在學校遊泳池內意外溺斃。她沒有選擇報警,經過私下調查,發現女兒是被自己班上的兩個學生殺害的。學生為何殺人?女教師如何展開自己的復仇計劃?每個人都能受到應有的懲罰嗎?
小說從復仇者、殺人者、殺人者傢屬等不同的角度展開,層層揭開事件真相。在這場令人震驚的校園犯罪中,教師、傢長、學生,誰纔是罪魁禍首?以暴製暴,究竟是對善的維護,還是惡的張揚?
無論是從社會意義,還是描寫手法上看,都堪稱是一部懸疑式推理小說的佳作。尤其是《告白》的敘事結構極具特色,抽絲剝繭般揭開案件真相的過程,步步驚心,讓人欲罷不能。
本作品在中國暢銷十年,在日本銷量近358萬冊,榮獲“周刊文春【MYSTERY BEST 10】”的第一名,並榮獲第6屆本屋大賞(書店大奬)。此外還在2014年獲得美國《華爾街日報》的最佳推理小說前十名,2015年入選全美圖書館協會亞曆剋斯奬。
##推理的感覺弱瞭點,反而倫理的味道更濃。
評分##2020041 由於之前已經看過兩三遍電影的緣故,因此這次閱讀幾乎從頭到尾都有對應的畫麵。感覺引發這起案件主要的原因都是最相關的三個傢庭教育和結構上有著各自緻命的缺陷。凡事都需要引以為戒,並非虛構的小說就一定不會有實現的一天。
評分 評分 評分##如果要我選擇一個自己心中理想的推理小說模式,無疑就是像《告白》這樣,我不是說它的寫作手法和犯罪詭計,而是說它摺射齣來的社會現實和深刻人性。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有親人、朋友、同事,再不濟也有接觸過的鄰居和陌生人,社會性是人的第一屬性,每個人都是社會這張網...
評分##“能夠讓一切仇恨都煙消雲散的復仇是不存在的。”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