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前言
第一章 緒論:問題與方法
一、研究迴顧與檢討:中古貨幣史研究範式與論爭
二、既有文獻中存在的問題與睏惑
三、往昔研究存在的其他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
第二章 漢、魏之交貨幣崩潰與自然經濟的展開
一、兩漢幣製與漢末貨幣崩潰二、通貨不足與曹魏的貨幣政策
三、曹魏實物租稅與屯田政策
四、考古數據呈現的曹魏貨幣問題
五、結論
第三章 蜀漢、孫吳的貨幣發行及問題
一、蜀漢“直百五銖”“太平百錢”“直百”的發行
二、“蜀五銖”與“直一”
三、孫吳“大泉五百”“大泉當韆”的發行
四、孫吳“大泉”錢的輕賤化
五、考古所見孫吳貨幣的膨脹與緊縮
六、孫吳通貨不足的其他考古證據
七、孫吳內政與貨幣的關聯性
八、結論:蜀、吳幣製之比較及其涵義
第四章 兩晉不鑄幣政策與長期通貨緊縮??兼論魯褒《錢神論》
一、史籍所載西晉不鑄幣政策
二、考古所見西晉錢幣使用情況
三、〈錢神論〉反映的貨幣問題
四、錢重物輕格局下的西晉吏治政風
五、東晉延續不鑄幣政策
六、東晉末桓玄的“廢錢”主張與意義
七、東晉通貨不足的考古證據
八、結論:兩晉貨幣史的再認識
第五章 劉宋幣製變革與論爭:從“新舊相剋”到“廢新用舊”的通貨危機
一、劉宋初期恢復鑄幣:元嘉四銖的發行及其問題
二、新、舊相剋
三、從齣土數據看劉宋通貨緊縮
四、再一次失敗:孝武帝劉駿“孝建四銖”
五、瀋慶之開放私鑄之議
六、澄清一個貨幣史的誤解
七、永光、景和的幣製:二銖錢的發行和開放私鑄的後果
八、劉宋廢帝和西漢文帝“放鑄”製度的比較
九、結論
第六章 南朝蕭齊的通貨緊縮
一、蕭齊初期的通貨緊縮
二、通貨緊縮下的貨幣政策討論
三、孔覬“大興鎔鑄”的主張
四、蕭齊通貨緊縮的其他證據
五、通貨不足情況下的財政經濟問題
六、結論
第七章 梁、陳幣製變動和通縮通脹??鐵錢與「短陌」的形成及意義新探
一、蕭梁初期的貨幣形勢:天監五銖與公式女錢
二、鐵錢的發行與“膨脹性擾動”
三、蕭梁鐵錢與“短陌”製的曆史意義
四、梁武帝的失政與大同以後的社會危機
五、梁武幣製失敗的原因
六、蕭梁晚期的貨幣紛擾:太清豐樂、兩柱、鵝眼與五銖細錢
七、貨幣擾動下的社會經濟
八、餘波:梁末、陳朝的貨幣演變
九、結論
第八章 北朝的實物經濟、通貨緊縮與貨幣擾動
一、北朝模式的奠定:十六國時期北方的貨幣情勢
二、北魏的長期通縮與後期的貨幣擾動
三、北齊的通貨緊縮與貨幣擾動
四、北周的貨幣擾動與通貨緊縮
五、結論:貨幣緊縮與膨脹的雙重肆虐
第九章 隋五銖與唐通寶體製的形成
一、隋五銖的發行
二、“和以锡鑞”及“諸王鑄幣”製度
三、隋五銖失敗因素的總結
四、“開元通寶”的發行與唐前期貨幣問題
五、官僚體係內部因素的探析
六、結論
第十章 結論:長期通貨緊縮格局下更迭發生膨脹性擾動的社會經濟
一、經濟史分期與魏晉南北朝貨幣問題
二、魏晉南北朝貨幣演變概觀??考古和文獻資料的佐證
三、魏晉南北朝貨幣史的兩個悖論
四、總結
附錄 相關概念的澄清:貨幣理論與貨幣史
一、貨幣的主要功能:流動性
二、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
三、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四、通膨與通縮的形成和作用
五、貨幣政策的“外生”影響與市場結構的“內生”影響
六、非對稱性、最適貨幣區、貨幣需求及其他
附錶與附圖
附錶一 洛陽、南京地區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墓葬齣土錢幣錶
附圖一 洛陽、南京地區東漢迄五代墓葬平均齣土錢幣數量統計
附錶二 文獻所載魏晉南北朝鑄錢簡錶
附錶三 考古發現文獻所未載魏晉南北朝鑄幣簡錶
附錶四 文獻所載魏晉南北朝錢幣盜鑄與破壞事狀簡錶
參考文獻
· · · · · · (
收起)
本書是一部關於魏晉南北朝貨幣史的全新力作。本書圍繞著如何評價魏晉南北朝的貨幣經濟發展狀況這一核心,在既有研究的基礎上,綜閤考古資料,以時代為綫索,係統闡述瞭魏晉南北朝直至隋唐時期,以通貨緊縮為基本時代特徵,而通貨膨脹同時肆虐的時代特徵,並對其原因進行瞭剖析。具體而言,由於當時戰亂割據,經濟凋敝,政府財政上麵臨巨大壓力,各朝政府在進行貨幣改革時首先考慮的並不是穩定國內經濟,而是盡可能地汲取社會資源。因而這一曆史時期,各朝發行的貨幣大多為溢價的劣幣,即便偶有鑄造精良的貨幣,之後也因吏治敗壞而發生輕劣化的情況。同時這一時期私人僞鑄貨幣也十分猖獗,而這一僞鑄貨幣的風氣,也與朝廷放任權貴私鑄貨幣相關。在這種情況下,國傢信用徹底敗壞,民間一方麵失去瞭貨幣使用偏好,轉嚮以物易物的自然經濟,另一方麵在“劣幣驅逐良幣”的逆嚮格雷欣法則驅使下,將相對精良的古幣退齣交易,進一步加劇瞭貨幣信用的崩解。本書從幣值波動這一小處著眼,反映瞭風雨飄搖的時代特徵,生動展現瞭統治者的貪婪、普通百姓的痛苦、有識之士的奔走呼告和食利集團的冥頑不化,描繪瞭一幅長達三百餘年的亂世畫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