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授之子

天授之子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日]川端康成 李正倫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2019-12-31 精裝 9787532780266

具體描述

川端康成(1899-1972)

日本新感覺派作傢,著名小說傢。一八九九年六月十四日生於大阪。一生創作小說百多篇,中短篇多於長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華的美,並深受佛教思想和虛無主義影響。代錶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國》《韆羽鶴》等。一九六八年獲諾貝爾文學奬,亦是首位獲得該奬項的日本作傢。川端擔任過國際筆會副會長、日本筆會會長等職。一九五七年被選為日本藝術院會員。曾獲日本政府的文化勛章、法國政府的文化藝術勛章等。

日本文壇“泰鬥級”人物、

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川端康成自傳書寫,

窺探靈魂深處的珍貴作品,

以獨特的樣式和濃重的感情,

描寫日本美的象徵。

《天授之子》為川端康成的自傳體小說集,收錄《故園》、《東海道》、《感傷之塔》、《天授之子》四篇小品。川端康成從兩歲到十四歲期間,父母、 姐姐、祖父母相繼去世,他一生中縈繞著“天涯孤兒”的情節。《故園》中,以迎接養女為契機,作者迴顧瞭自己孤獨的少年時期;《東海道》則緬懷故人的上京之旅,探討藝術與永恒的關係;《天授之子》中,描寫與養女之間的父女之情,記述瞭戰後日本筆會的活動……《天授之子》是窺探川端康成靈魂深處的珍貴作品。

人隻要活下去,感到自己活著的意義的時刻遲早會到來。

“天涯孤兒”

迴望故園中、鬆蔭下孤獨敏感的少年,無比溫馨而又澹泊清澄

“天授之子”

一捲養女與父母之間飽蘸愛憐的白描圖,於平淡中見真情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四篇文章,頭兩篇最早於1943年發錶,後兩篇創作於50年代後期,從二戰末期到戰後6年,正是日本社會動蕩不安的時期,也是川端康成創作的低潮期(在接下來的十年他將迎來大爆發)。《天授之子》是作傢的自省之書,《故園》從收養錶兄之女一事講起,先是論及作傢、敘事者和人物的關係,又談到瞭文字描述真實性的話題,接著用迴憶和夢境重塑瞭與祖父母一起生活的歲月,內容與少年時代創作的《十六歲的日記》差彆不大,卻是中年之人對過往的重新審視。川端康成筆下的角色常不怠為自己的言行尋找緣由,這次輪到他對自己開刀瞭,而末篇《天授之子》也可當作是對收養女兒這六年情感關係的審視。《東海道》是一篇文體很奇怪的文章,一半是幕府時代日本文學雜談,另一半是以女兒成長教育為主題的虛構小說,然而並沒有寫完,估計挖的坑太大終於寫不下去瞭吧…

評分

##《故園》通過領養孩子的路上,對童年住所的迴憶,再到對傢人,對自己的過去,對祖父的迴憶,作者自語,不善於迴憶,可在本文中,還是像他在第一張的自白那樣,流露齣瞭自己,希望辯解的自己,裏麵有一個談夢的地方很深刻,說人醒後,想著的留下的主要不是夢中的那些東西,而是與此相伴的情感。 因為是散文式文章,感覺並沒有很濃厚川端小說的味道。 《東海道》占瞭本書很多頁,看到最後 注釋上寫是古文寫的,也難怪,疏通瞭日本文學的發展,同時以植田作為對其的評述對象,太冗長瞭,又有很多日本時代的文化在裏麵,有點科普文的味道,不是很喜歡。 《感傷之塔》是對友人藍子惠子的共勉,對戰後的復蘇,而藍子與惠子又分彆代錶瞭戰後的兩種思想。川端對戰爭的看法,“我也想嘗試著革新洗麵”或許映射瞭之後他的自殺,他始終沒有走齣戰爭的影子。

評分

評分

###?說書# 這本大概是我讀過的川端康成作品裏,最不好讀的一本。寡淡無趣。在小說裏,大發感慨,顯得虛構類作品也不那麼虛瞭,也就不需要構瞭,順著自己的經曆和感受寫,就行瞭。但也許正是這樣的寫法,展現瞭川端生無可戀的真性情。說到嚮死而生,川端的內心比太宰治更迫切。這書是閤譯,首尾兩篇采用的是李正倫的老版本。坦白說,讀起來真晦澀。尤其《故園》不好讀。寫《故園》時,是川端寫作生涯裏的最低潮,決定不寫時評後寫的小說,怎麼看都像議論文。

評分

##讀得時常lost……可能不當做小說來讀好一些。

評分

##真實而細膩悲哀 溫和的痛苦 封麵美貌 以及 第二個故事讀起來真的太費勁瞭?️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