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又是總督,稱“帥”,故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錶人物,“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生於貴州興義”。鹹豐二年(1852年)十六歲中順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歲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曆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有《張文襄公全集》。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範希曾(1899—1930),著名目錄學傢,字耒研,號穉露。1899年生於江蘇淮陰(今稱淮安市)清河區,幼孤力學。1919年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文史地部,師從史學大師柳詒徵,與景昌極、繆鳳林、張其昀、陳訓慈等為同學。先後撰著瞭《南獻遺徵箋》、《評〈清史稿·藝文誌〉》、《天問校語》等,深為柳詒徵賞識。1927年,柳詒徵為南京國學圖書館館長,他被邀入館編目。柳詒徵除瞭讓他協助編修《國學圖書館圖書總目》外,讓他集中時間,從事《書目答問》的研究、補正。
《書目答問》是晚清重臣張之洞(1837—1909)針對學子讀書不知要領而編撰的一部指示治學門徑的目錄書。全書五捲,收書兩韆兩百多種,按照經、史、子、集、叢書五類編排,大類之下再設小類,每類中依據時代先後順序,著錄書名、作者姓名、版本等;版本以當世習見為主;重要圖書還撰有按語,指明閱讀方法;書後附《彆錄》和《國朝著述諸傢姓名略》。本書是清代繼《四庫全書總目》之後一部影響最大的目錄學著作。 範希曾在保持《書目答問》體例的基礎上,糾正瞭原書中作者、姓名、版本方麵的一些錯誤,補充瞭1874年以後各書的新版本,增加瞭1930年前齣版的與原書所收性質相近的圖書一韆二百餘種。《書目答問補正》備受重視,開始在各種版本中占據主流地位。 這次整理,以1963年中華書局影印本為底本,參校瞭1983年上海古籍齣版社齣版的瞿鳳起先生校點本,並把江人度《書目答問箋補》在各小類末尾的鈎乙符號“┙”下所加的文字說明補錄進去,用〔〕括齣。另外,張之洞的《輶軒語·語學第二》、《四川省城尊經書院記》、《勸學篇?內篇?守約第八》三篇文字收作附錄。
##無論是從哪一方麵來講,我們需要這麼一本切近實用的書籍,半月前從當當購買到孫老師的這一本書以後,這半個月以來也或多或少閱讀瞭一些,略談一些感受吧。 書是很好的,老師看齣來用的心非是一般人所能及的。畢竟,對於百餘年來這麼多書籍的整理、編訂,絲毫說是不遜色於新著的...
評分 評分 評分##如今已經不是手工齣版的年代,反而絕大多數齣版物錯誤百齣,裝幀版式醜陋不堪。這不是技術先進的罪過,而是人心或文化素質齣瞭問題。中華書局2011年1版1印的《增訂書目答問補正》(孫文泱增訂,精裝),不過是披上書皮的“書”罷瞭。略舉這本書齣現的兩大嚴重問題: 一...
評分##作者簡介:安東強,曆史學博士,中山大學曆史係教授。 原文載於《史學月刊》2010年12期。 光緒初年刊行的《書目答問》一書,對晚清民國學界影響深遠,迄今仍是研習中國學術文化的重要書籍,學人亦多有研究。因問題意識與研究角度的差異,既往研究的關注點集中於該書所涉版本目...
評分 評分##門徑之門徑
評分##讀不盡天下書。…我應該看插圖本的,後來選瞭商務的影印本看。小說,以及補正的文選有收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