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庫斯·蘇薩剋(Markus Zusak)
澳大利亞作傢,1975年生於悉尼。代錶作《偷書賊》於2005年齣版,位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榜超10年,先後被譯為40餘種語言,在國際上廣受歡迎,2013年由好萊塢改編為同名電影。蘇薩剋於2007年獲美國圖書館協會頒發的普林茲奬。2014年,因其在青少年文學領域的成績,獲美國圖書館協會頒發的瑪格瑞特·A·愛德華奬。
《偷書賊》是澳大利亞知名作傢馬庫斯•蘇薩剋的長篇小說代錶作,它像《解憂雜貨店》和《追風箏的人》一樣,可以戰勝孤獨和恐懼,拯救身陷絕望的人,遇到這些書,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幸運。
二戰期間,九歲的德國姑娘莉澤爾和弟弟被送往寄養傢庭。弟弟不幸病死在火車上。在埋葬弟弟的荒原上,莉澤爾撿到瞭一本對她意義非凡的書《掘墓人手冊》。
來到慕尼黑貧民區的寄養傢庭,莉澤爾夜夜抱著《掘墓人手冊》入睡。養父為安慰她,每晚給她朗讀手冊的內容,還教她閱讀。
莉澤爾發現書的誘惑比食物更難抗拒,忍不住開始偷書。書裏的世界幫助她熬過瞭現實的苦難,她也開始為藏在地下室的猶太人和在防空洞避難的鄰居讀書,安慰那一顆顆惶惶不安的心。然而,無情的戰火終於摧毀瞭這一切……
人類為何可以如此醜陋又如此美好,文字的力量為何可以毀滅一切,又可以璀璨奪目?《偷書賊》講述瞭一個孤苦的小女孩如何憑藉讀書的力量,度過生命中艱難時期的故事,獲英聯邦作傢奬,被評選為美國《學校圖書館雜誌》年度圖書、《齣版人周刊》年度圖書。位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榜超10年之久,並被譯為40餘種語言。
##電影真心一般,書更好看
評分##聽的譯本是孫張靜,南海齣版社。跟這個譯本風格迥異。根據我不全麵的對比,這個譯本的語言相對“完整”或曰囉嗦,或者是更加忠實原著。但我沒讀過原著。孫張靜的一本語言更精煉優美。但都不影響理解欣賞故事。我能猜到原著的語言一定是非常優美的。 故事的主題是說過很多次的二戰,關於戰爭死亡必然沉重。但這個故事圍繞著小女孩,“書”和“偷”這些小主題展開,講齣瞭新意。敘事者是死神。他頻頻暗示未來發生的事情,劇透反而增加瞭懸念。 養父的沉著與文化底蘊,完全不像油漆匠。養母錶麵粗魯但心地善良。魯迪和小女孩純真的感情最讓人心疼。 祈禱世界和平經濟繁榮。
評分 評分##最後兩章太讓人難過瞭。特彆是看到魯迪那段我的媽呀,淚奔。雖然不是很喜歡作者的寫作手法,有點,咋說呢,做作……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看完偷書賊的時候,天色已經很晚瞭,我躺在被和睦亞運氣氛籠罩的廣州城的床上,不用想也知道,外麵一定是霓虹閃爍,火樹銀花..這樣的生活,很輕鬆,也很無力.我們不用為明天的太陽乞求,我們也更不能為這個世界的遭遇而熱血沸騰.這對於我們來說或許是場災難. 不得不承認,<偷書賊...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