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邦彥(Kunihiko Kodaira),1915—1997,日本數學傢,生前被選為日本學士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和德國哥廷根科學院外籍院士。先後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哈佛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斯坦福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等任教授,在調和積分理論、代數幾何學和復解析幾何學等諸多領域做齣瞭卓越貢獻。1954年獲菲爾茲奬,1957年被日本政府授予文化勛章,1984年獲沃爾夫奬。著有《微積分入門》《復分析》《復流形理論》《幾何世界的邀請》等。
理解數學需要具備一種純粹的感覺,即“數感”。本書為日本數學傢、菲爾茲奬與沃爾夫奬得主小平邦彥先生的思想隨筆文集,書中收錄瞭小平邦彥先生對數學、數學教育的深思、感悟文章,記述瞭數學傢對“數學”“數感”的獨到理解,文筆幽默,深入淺齣。同時,書中還輯錄瞭小平邦彥先生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時期,與赫爾曼•外爾等數學大傢交流的趣聞軼事,對深入理解數學、數學教育具有深刻啓示。
##書名叫惰者集是因為作者覺得自己除瞭數學是很懶惰的人,也是懷念舊式大學慢節奏的自由學習時光。因為是文集/訪談錄的緣故,書中很多內容重復,主要內容無非講述數感、批判日教育、學術生涯記流水賬。 作者認為數學學得好在於數感好,邏輯隻是數學的語法,就像精通英語語法並不代錶能流利說寫。數感是對數學抽象世界的直覺(玄)。 接著批判瞭日本七十年代數學基礎教育現代化的現象,認為其忽視瞭計算能力培養,且涉及過廣蜻蜓點水,最重要的是生搬數學理論的邏輯順序到教育上而忽視人對數學的理解順序。作者認為計算與證明是理解數學的不二法門,還認為平麵幾何對人同時培養邏輯與直覺有很好的鍛煉作用,對七十年代日本數學初等教育刪去它的作法十分不滿。 其他講學術經曆的內容,我不懂數學就無法感受瞭,再往後是生活記流水賬,沒什麼好看的。
評分##數感,數學教育批判,復幾何,蹭飯。很多日語術語直接譯漢,而不是用漢語術語
評分##小平迴到日本之後寫瞭不少數學教科書和關於數學教育書。把這些日文原版書多多翻譯是很有意義的。現在這本書因為是小平之前在報刊上的隨筆,選材稍顯的雜亂,數學教育的個彆題目和數學之外時事評論有點過時?另外一些數學內容部分如果有數學背景的人潤色就好瞭,比如current是流,一個數學名詞,被翻譯成現在瞭。書中有料的是小平當年的日記,在普林斯頓訪問時候的見聞。
評分 評分 評分##英語口語不好乾脆就不學瞭,每天在普林斯頓和各國數學傢比劃著也能交流;好的數感就像敏銳的聽覺一樣,所以大多數人學數學並不容易也並不需強求;平時讀書寫寫日記,周末和三兩好友看看電影,感冒期間在病床上把《細雪》前後讀三遍,嚮往樹懶那樣的生活方式;這纔是數學傢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想法呀,真的好有共鳴。
評分 評分##以後我要做這樣的書的翻譯
評分##部分內容重復。講述的思考過程那幾篇還不錯。兩天就可以看完的一本小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