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伍尔德·喜仁龙(Osvald Siren,1879-1966),瑞典人,美术史家、汉学家。赫尔辛基大学毕业。1908-1925年,任斯德哥尔摩大学美术史教授,曾于1920、1921、1930、1934、1935和1954、1956年多次访问中国。1930年成为芬兰科学院院士。主要的著作有《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中国雕刻》、《北京故宫》、《中国绘画史》《中国花园》等,这些著作在向世界人民介绍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宋惕冰:原北京燕山出版社副总编、《燕都》主编。点校过《古玉图考》、《陶斋古玉图》、《志雅堂杂抄》、《云烟过眼录》等书,校订过译著《北京的城门与城墙》等书。
许永全:毕业于北京大学外文系,曾担任北京燕山出版社编辑,现居住于澳大利亚。
周谷城、侯仁之作序力荐,了解和研究北京旧城的经典参考书。
※编辑推荐※
★ 把北京的城门与城墙每隔数米进行编号记录,完整而详细留下北京古城的全貌。
★ 50幅珍贵测绘图,150帧百年老照片,八开典藏精印,在纸上震撼复现已经消失的那个北京。
★ 作者喜仁龙为一代瑞典汉学大家,毕生热爱北京;侯仁之先生托付的译者宋惕冰,则为北京文化耋旧,曾创办迄今关于老北京最重要的文化杂志《燕都》。作者译者两代人各自深怀对北京的了解和理解,堪称珠联璧合。
★ 新版本经精细修订译文并增加后记,三十年来首次面世。
★ 由中国最美的书设计师刘晓翔设计,雅昌超高工艺印制,内文照片部分更经过金银混色、四色黑、上油等三道印制过程,对旧北京的还原程度甚至超过英文原版。我们努力以美书典范追摹北京古城的建筑艺术,即便如此,也无法再现北京城墙城门之精魂于万一,但古老的北京已经消逝,这已经是我们所能给出的最真诚忆念。
※内容简介※
《北京的城墙和城门》是了解、研究北京城门城墙里程碑式的著作。
甫清帝逊位、民国更张,传统文化包括建筑将待巨变而保存完全之际,瑞典学者、汉学家喜仁龙,对北京的城门城墙予以调查、测绘、拍摄、研究, 成果于1924年在伦敦出版。书内对北京城墙城门的调查著录极为详尽,毫不逊色我们今日所作的长城调查。如将内外城城墙内侧壁分段测绘,内城墙南、东、北、西各分115、101、108、102段,记录高度、顶宽、基厚,甚至于城砖及碑刻录文,请其中国老师、后来的著名史学家周谷城也“极为仔细和耐心地记录下来”。内城九门和外城永定门等的城门和箭楼更是地势图、地盘图、正面图、剖面图、侧面图……一应俱全。全书绘制了55幅带有比例尺的测绘图,这些图在北京有些建筑的重建中,曾起到重要参考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全书还有127幅角度多样、效果清晰、带有艺术感的大幅照片,这些从调查角度出发的照片的价值,是同时期来华传教士、研究者的摄影作品所不能比拟的。
这部书绝不止是专业参考书,它文笔优美,处处充溢着超越国别的人文关怀,读之可令人心驰神往,抚今追昔,以正视未来。
##作者喜仁龙是瑞典人,以至于我把书拿到手抱着和朋友显摆的时候,朋友问我怎么看外国人写的老北京?哈哈,通过搜索就可以查到,喜仁龙是一名瑞典学者,曾在百年前多次到访中国,因被壮美的城墙城门折服,实地考察写下了这本书,非常具有历史参考意义。 本书有大量精确细致的图片...
评分##好喜欢这本的装帧
评分 评分 评分##一本看得人又高兴又难过的书:高兴的是那些曾经存在过的建筑被细致的测量描绘了下来,难过的是本来这本书应该是本城市旅游手册、现在却只能用来凭吊遗址了……2017-12-01
评分##瑞典著名艺术史学者喜龙仁(Osvald Siren,1879-1966)对于20世纪上半期中国艺术知识在西方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岩波西洋人名辞典》增补版(1981)称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中国绘画研究的集大成者[1]。他于1956年荣获第一届查尔斯·郎·弗利尔奖章。高居翰称查尔斯...
评分感谢马老板馈赠之典藏版,功德无量,本书乃1921年喜仁龙获民国总统邀请,由溥仪亲自陪同游览北京城后所写著作,用工之细,让人瞠目,堪比考古报告,内城每一段长度与刻字非常之清晰。
评分##近读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第一卷,其中谈到史前中国的诸多文明中已有壕沟和城墙的出现,前者防豺狼野兽,后者防外敌入侵。城墙的出现,是冷兵器时代的遗存,在中国还有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的背景。在大一统的盛清,后者的意义丧失,所以康熙帝会废长城,而前者的坚固...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