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女,1986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1989年赴美留学。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扶桑》(获台湾“联合报文学奖长篇小说奖”)、《人寰》(获台湾中国时报 “百万长篇小说奖 ” 以及上海文学奖)、《雌性的草地》等。短篇小说《天浴》(根据此作改编的电影获美国影评人协会奖、金马奖等七项大奖)、《少女小渔》(根据此作改编的电影获亚太影展六项大奖)等。作品被翻译成英、法、荷、西、日等多国文字。英译版《扶桑》曾登上2001年洛杉矶时报最佳畅销书排行榜。最近她以英文创作的长篇小说《赴宴者》将于2006年4月在美国、英国出版。
##离谱。这种阅读体验注定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深夜:被理解、被描述、被升华为美感、被预演。应景得过分。 当然,这书的单薄如友邻所说,它是个故事,而生活不一定像这样首尾圆合。对结果的描绘过于理想,而过程中都汉的存在、欧阳的道德自束、主角的艺能和美貌都使这段情感的积累和推进有审美上的遗憾性和痛感,但“不会有真正的危险”(好吧,这也是“巧合”之惊)可是,真实的生活总是那样的吗? “田苏菲是一个很随性子的人,这个人似乎只活在了生活最表面的那一层。12岁时因为一件要不回来的毛衣就可以去参加革命,18岁因为看得欧阳萸几笔漂亮的毛笔字就要爱他一生,因为心里有了个还不知道爱不爱他的男人,他就拒绝了旅长都汉的爱,那不仅仅是爱,还是通往安逸、富贵生活的唯一一扇大门。”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看完以后对田苏菲既厌恶又佩服。
评分##严歌苓对于文字的把控真是炉火纯青,在具体行文中,从头到尾都体现出一种很紧的感觉,让人觉得累,对于小菲这样的女性,让人唏嘘,爱上了一个不实惠的人,拥有了史诗一般的人生,也许她觉得捡到的是最好的珍珠吧。最令我感动的是小菲母亲操持伙食,中风猝死那儿,很喜欢小菲的妈妈。
评分##开头小镇写得走样。如果不是小伍小菲对话,完全不知道是1947年,也想不到是在江淮地区。看到小伍称呼三子父亲为“你大”时恍惚以为是陕西,看到小菲妈妈随便拿出糯米团子、红烧肉,小菲坐月子时的轮流补品还以为是上海。“市场繁荣物价低廉”这样的话显示出严歌苓只是在想象当时实则通货膨胀极其严重的南京罢了。后面渐入佳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题。小菲虽得到欧阳萸的人却时常为他对与最爱分离的遗憾而感到屈辱,欧阳萸清高却解决不了浮夸当局、饥饿以及与最爱女人分开的困境。所以这是一本割裂的书,前半段缺乏信服感,后半段描写婚姻两人爱憎交杂,女儿夹在中间,文人壮志难抒的困境又无比真实。在当时造反有理的时局,清高傲气却“无用”的欧阳萸和他觉得是将就的田苏菲两个人愣是一起熬,最后一辈子也过去了,这或许就是婚姻的缩影吧。7.8
评分##如果是现在的我肯定选都汉……换做十几岁的我也是毋庸置疑会选欧阳萸,不过跟他过不了一辈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