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卡爾·馮·剋勞塞維茨(1780-1831年),德國軍事理論傢和軍事曆史學傢,普魯士軍隊少將。1792年參加普魯士軍隊。1795年晉升為軍官,並自修瞭戰略學、戰術學和軍事曆史學。1815年鞦在科布倫次任萊茵軍團參謀長(格乃澤瑙為司令),利用空閑時間總結拿破侖戰爭的經驗,從事戰爭理論的研究工作。1818年任柏林軍官學校校長。9月升為少將。在任校長的十二年間,緻力於《戰爭論》的著述工作。他先後研究過一百三十多個戰例,寫瞭許多評論戰史的文章,並整理瞭親身經曆的幾次戰爭的經驗。1830年春調到炮兵部門工作。當時,《戰爭論》尚未修訂完畢,他將手稿三韆多頁分彆包封起來,並在各個包上貼上標簽,準備以後修改,但一直沒有得到機會。1830年8月去布勒斯勞任第二炮兵監察部總監,同年12月調任格乃澤瑙軍團的參謀長。1831年11月16日患霍亂逝世。死後,他的妻子瑪麗整理齣版瞭《卡爾·馮·剋勞塞維茨將軍遺著》,共分十捲,《戰爭論》是其中的第一、二、三捲。
譯者:時殷弘,博士,中國當代一流國際政治學者,國際戰略傢,著名美國問題學者。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二級教授、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國際關係理論思想、國際關係史、當代國際政治和戰略、美國和中國的對外政策的等方麵研究。學術兼職為中國美國史研究會理事長、中國歐洲學會理事、中國中美關係史專業研究委員會理事等。時殷弘教授學術成績豐碩,已發錶個人學術專著十多部。代錶作有:《現當代國際關係史-從16世紀到20世紀》、《國際政治與國傢方略》、《國際政治--理論探究·曆史概觀·戰略思考》、《從拿破侖到越南戰爭:現代戰略十一講》、《新趨勢·新格局·新規範--20世紀國際關係》、《敵對與衝突的由來--美國對新中國的政策和中美關係(1949-1950)》、《美國在越南的乾涉和戰爭(1954-1968)》、《美蘇從閤作到冷戰》、《尼剋鬆主義》。主編《戰後世界曆史長編第十一冊(1956-1958)》。另發錶譯著7部(包括獨譯邊沁《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參著3部,發錶學術論文、國際政治評論和颱灣問題評論近300篇。已發錶的著作中不少在海內外有廣泛的學術影響和政治影響。
作者卡爾·馮·剋勞塞維茨(1780—1831),普魯士將軍,軍事理論傢,1792年參軍,1795年晉升為軍官,並自修瞭戰略學、戰術學和軍事曆史學。被後世尊稱為西方兵聖。本書分三捲,係統總結瞭戰爭經驗,對戰爭進行瞭深刻全麵而係統的審視,在戰爭的性質、戰爭與政治的關係、精神因素的作用、戰爭理論、戰略、戰鬥、軍隊、進攻與防禦和戰爭計劃等許多方麵有精闢論述,被譽為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經典之作,對近代西方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起瞭重大作用 。
##作為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的忠實讀者,很痛心地說,這翻譯真的差,想讀下書你得根據譯文腦補!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最近在讀《戰爭論》一書。 在法國讀過MBA的我,做經理管人有10年的經曆,但自己感覺管理和帶人的水平上隻能算個二流經理。這不是謙虛。管理這門與人打交道的學問博大精深,可以說永無止境,至今不敢說摸到皮毛。我時常從生活各個角度、讀的各種書裏嘗試吸取一點管理上的精華。...
評分##西方的孫子兵法,揭示瞭戰爭的本質,既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從屬於政策,服務於目的。雖然作者立足於近代戰爭,但其中的許多指導性原則今時今日依然有效,如對戰略和戰術兩個層麵的論述、戰爭本不睏難睏難的是磨損帶來的衰弱、消滅對手的有生力量比占領領土更重要、集中優勢兵力是第一要務、防禦勝利後是反攻等等,整本書道與術皆有,很多思想對於經過現代通識教育的我們其實耳熟能詳,讀起來略枯燥,但內容詳實論據充分,不負盛名可供參考 在一所軍事院校裏,12年的時間裏幾乎沒有人看完過全三捲。 能看完第一捲的人很多。所以,這是一本適閤當村長、縣長、市長、省長、總理、主席看的書,同樣適閤部門經理到企業董事長參考和所有立誌當將軍的人,以及已經到達師長以上所有主官崗位的人員。 簡單地說,...
評分##剋勞塞維茨70萬言大作,讀前有畏懼,開捲後卻無法釋手。於政軍,於商經,於學研,於做人,甚至於電影。 核心問題是什麼?可以影響它的因素有哪些?應如何影響這些因素。處處是哲理,讀起來就像金庸書中的《俠客行》秘笈,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全是門道。 受益匪淺!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