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温•努兰(Sherwin Nuland)
l 耶鲁大学医学院外科医生,问诊过万病人
l 耶鲁大学医学院外科学、医学史、医学伦理学教授
l 《纽约客》《纽约时报》《时代》《纽约书评》专栏作家,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
l TED演讲人
l 他站在医学的角度用哲学家的宽厚和历史学者的审慎、清晰地阐述了生与死的定义、生与死的意义和生与死的境界,让这个本来属于医学领域的话题,具有了浓厚的哲学、伦理学的意味。
《死亡的脸》是耶鲁大学备受欢迎的医学教授、外科医生舍温·努兰的经典作品,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抢救生命似乎是医学的天职与成就,然而努兰1993年出版《死亡的脸》时即对这种陈旧的观点提出批判,医者不应是疾病的征服者,人类通往死亡之途的最后旅程,应得到尊严的对待。善终是每个人追求的圆满结局。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但努兰认为,死亡的艺术,也是生的艺术。死亡的脸,处处是生命的表情。要使善终不成为神话,就必须了解死亡,面对死亡。
《死亡的脸》剖析人体每一处组织,讲述每一个惊心动魄的手术过程,努兰通过六种常见的致命疾病,包括心脏病、中风、老化、阿兹海默症、艾滋病与癌症,再加上意外等其他原因,描述人类经历死亡的共通过程,赤裸裸地描绘了生命走向衰亡的过程中不堪的、痛苦的、触目惊心的情状,把“死亡在生物学和临床学上的真实面貌呈现出来”。
不论是何死因,临终总伴随着饥饿、窒息与巨痛。正如生之不易,离开也同样困难。努兰认为,最了解死亡的恐怕是诗人与哲学家,不是医生。因此在《死亡的脸》出版二十多年之后,努兰仍大声疾呼,临床医疗不应成为取胜的血腥行为,医者必须学习放慢速度,思考对病患有益的事。
国内医学人文畅销书《心外传奇》作者李清晨诚挚推荐、倾情作序。
这本书看了几周也没看完,但看着没有打瞌睡,大多是没有时间,有时间就只想休息。 这本书现在看了一半,第一次会思考死亡与衰老,这些似乎一直离我远,没有想过也没有正视过,看了这本书才会想这是我的必经之路,我无法确保我最后是否会走得体面,我不能控制我的身体会有多久,...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懂得死,才能更好地活着。
评分##“阿尔茨海默症很像是一场考验人类心灵的巨变”,“患者的家属,像从生命的阳光大道中被迫脱轨,陷在痛苦的穷途死巷之中”。读过本书,或对琼瑶多一丝理解。我外婆、大姨都得这病,沉溺于暴虐、狂躁、受迫害的妄想。到底是肉体残延,还是有尊严地死亡?家属的义务和良心,当选前者,然后种想法会在心底隐秘地不断探头。对病人、对家人,不得解脱的折磨。外婆已故,她走时,虽然怅惘,我们都松了口气。在缅怀的回忆里,她的形象重新归于温柔和美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