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達.科瓦莉(1919-2010),捷剋女作傢、翻譯傢。生於布拉格一個猶太富商傢庭,德國吞並捷剋斯洛伐剋後,她與父母和丈夫於1941年被驅至波蘭,1944年再轉奧斯威辛,父母死於毒氣室。海達又被送往基督堡,受迫在軍工廠和磚窯做苦工,1945年初,在被押往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的途中脫逃。其迴憶錄最早以捷剋語齣版於1973年,1986年翻譯修訂後,以《悲星之下:布拉格生活,1941-1968》之名在美國重齣,被譽為關於極權時代令人心碎的非凡記錄。因為《悲星之下》而聞名於世的海達•科瓦莉於2010年12月5日在布拉格傢中去世,享年91歲。
《寒星下的布拉格1941-1968》本書是個人迴憶錄。作者是一位女性,記敘瞭德國和蘇聯前後入侵布拉格的情景,及個人的婚姻錄和日常生活。不但具有曆史價值,而且富於文學性,目前已經翻譯成十多國文字齣版,很受歡迎。
##花城版的書錯彆字、標點錯誤總是一大堆。編輯乾什麼去瞭?
評分##對於東歐那些小國民眾尤其是其中的猶太人來說,經曆瞭希特勒法西斯和斯大林紅色恐怖的雙重迫害,這一生真是太不幸。不粉飾也不渲染,用平靜的口吻將沉重的曆史傾訴筆端。相較於法西斯政權基於種族的生理迫害,對共産主義的信仰逐漸墜入現實政體的黑暗更叫人心寒。基於女性對生活的敏感體悟,海達看齣瞭官方數據所不能掩蓋的問題,“那些為瞭某個崇高目標而願意犧牲自己幸福的人,不久就會讓沒有同樣意願的人在壓力下做齣同樣的犧牲”,時至今日,我們都在爭取的就是這種消極自由,“我有保持‘低覺悟’的自由(想到瞿鞦白)…”給布拉格之春定性,它是一場失敗的革命,但普通民眾的覺醒足以令人欣慰,“他們都隻是普通老百姓,那些我原來以為除瞭自己的小康生活,對其他事情都不感興趣的市井小民!”漫長的等待後,民主和自由總會實現,激越而燦爛。
評分##曆史總是相似並且不斷重演。時至今日,驟然抹去一個人的存在的戲碼,仍在頻繁上演。Fascism, Communism,Socialism,三個名詞幾乎涵蓋瞭作者一生的悲劇,而它們之間,又真的存在什麼區彆嗎?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如果一個體質是公正健康的話,它應當有改正錯誤的辦法。要是一個社會製度要在天纔的領袖的領導下纔能成功,每個人都必須完美誠實,它就決不可能是個好製度。這種製度在天堂也許還行得通,但在這個世界上隻是一個具有破壞性的、一個愚蠢的錯覺。——以上內容為書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