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共分四章,第一章“唐人心目中的文化区域”,属于感觉文化区的研究。第二章“地名与文学作品的空间逻辑”,内容分四部分,围绕的是“江汉”和“洞庭”两个地名,强调的其实都是一个空间逻辑的问题。第三章“类型化文学意象的地理渊源”,是笔者关于文学地理的一种尝试。第四章“‘禽言’与环境感知中的生态呈现”,旨在讨论地理意象的深化过程。前三章基本上是将地理意象看作静态概念,然后对其展开讨论;而这一章则以鸟声为中心,着重探讨地理意象的动态变化。
##悲哀
评分##好看。把传统中国高度经验化的地理知识在跨学科研究中激活,例证中对唐诗材料的熟稔也足以让文学专业敬佩。后文三章具体研究引起争议不稀奇,不可否认在有些材料的解读上失之粗野,但作者要探讨的是地理意象而非诗歌内涵,抱着固守学科思维去读自然要失望。
评分##请问这本书如何成为第八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的,一般般水平
评分##從地理經驗和感覺文化的視角切入中古文學很有意思,也很對我的興趣口味。但是從文學研究的角度來說,對於文獻的處理還嫌粗糙,怎麼就初盛唐到中晚唐感覺變化是基於地理而非心態?第四章尤為湊數之篇!#2015緩緩讀#044
评分##第一章对“感觉文化区”的阐释和唐代空间的划分都算不上什么新见,结论部分学术本土化和学科互济之类的空话也挺减分的,中间某些具体问题倒挺有趣,以及禽言诗不就是古人的空耳吗?
评分##從地理經驗和感覺文化的視角切入中古文學很有意思,也很對我的興趣口味。但是從文學研究的角度來說,對於文獻的處理還嫌粗糙,怎麼就初盛唐到中晚唐感覺變化是基於地理而非心態?第四章尤為湊數之篇!#2015緩緩讀#044
评分 评分##好看。把传统中国高度经验化的地理知识在跨学科研究中激活,例证中对唐诗材料的熟稔也足以让文学专业敬佩。后文三章具体研究引起争议不稀奇,不可否认在有些材料的解读上失之粗野,但作者要探讨的是地理意象而非诗歌内涵,抱着固守学科思维去读自然要失望。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