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本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出生于印度支那,十八岁后回法国定居。她以电影《广岛之恋》(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赢得国际声誉,以小说《情人》(1984年)获得当年龚古尔文学奖。
《英国情妇》由玛格丽特·杜拉斯所著,故事从玛丽·泰莱丝被毁尸灭迹,警局经调查取证,认定是她的表姐克莱尔干的,据说动机不明,可能是神经错乱的缘故展开。克莱尔是不是神经错乱?她为什么要杀死表妹?受害者十七年来忠心耿耿为她操持家务,连克莱尔都说她还是喜欢她这娘家仅剩的亲人。作者找他们的熟人、凶手的丈夫、凶手本人作了三次谈话,整理出谈话录音,交由我们判别。
三次谈话从三个角度,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为我们展现出人物的处境、行为和心态,深刻地揭示出人生在世的孤独、痛苦、偶然、复杂……
拜托,语句都不通顺,难怪译者翻译完了之后说:其实自己也不太懂得杜拉斯和这部作品(那你翻译个屁)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唯一的动机,就是她决心与现实生活决裂
评分##杜拉斯的“推理”小说——也许你期待的是警探在三段供词对话中发觉叙述视角的轨迹从而找到那个最终都下落不明的人头或者推翻既有结论、寻获真凶?不,不应该也不能是这样。杜拉斯标志性的断裂式对话这次披上了逻辑的外衣,在问答和录音听取评论中拉开序幕(“一本关于维奥纳杀人分尸案的书开始了”),然后引导读者对最终与凶手本人、一个疯子、一个社会边缘人的对话产生极大兴趣走向终幕:明明无需人头也能辨别出的被害人身份与凶手身份、明明说不说动机都会被判死刑、明明被众人判定为疯子却又要从其口中问出真相,所有这一切的荒谬、顾左右而言他和牛头不对马嘴都是“我们说出的话语可能连表达本意的百分之七十都达不到”的话语行为本质的具象化而已。标题中法语“薄荷”误写成“情妇”既是凶手妇人对所有一切的嘲笑,也是唯一的最终真相。
评分 评分##到底谁是疯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