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本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出生于印度支那,十八岁后回法国定居。她以电影《广岛之恋》(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赢得国际声誉,以小说《情人》(1984年)获得当年龚古尔文学奖。
纳塔丽躺在转角沙发上。一副孩子的痛苦模样。头枕着双臂,她看着走进房间的那个人,一点也不怕。
他来到厨房里,一转眼又消失在饭厅里,不久又出来了,手里拿着公事包,然后就像钉子一样钉在那里。随后迈动脚步,向大门口走去。大门口,他突然间难以割舍。
##《纳塔丽·格朗热》:难得的杜拉斯离开了印度主题系列作品的一部电影剧本,其实很有意思,但感觉她只是在表面蜻蜓点水了一下,留下了广大的尚待探索的空间;《恒和女子》:作品个人觉得倒还好,主要是创作理念对本人的启发很大。正如译者所说,“沙塔拉既非今日的映像,也非昨日的声音,它将会是影像中的声音,也将会是声音中的影像,从不同的中心点出发,在一个既非沙塔拉、又是沙塔拉的地方相遇,碰撞,最后消亡。”
评分##《纳塔丽·格朗热》:难得的杜拉斯离开了印度主题系列作品的一部电影剧本,其实很有意思,但感觉她只是在表面蜻蜓点水了一下,留下了广大的尚待探索的空间;《恒和女子》:作品个人觉得倒还好,主要是创作理念对本人的启发很大。正如译者所说,“沙塔拉既非今日的映像,也非昨日的声音,它将会是影像中的声音,也将会是声音中的影像,从不同的中心点出发,在一个既非沙塔拉、又是沙塔拉的地方相遇,碰撞,最后消亡。”
评分 评分##电影应该在屏幕上看才对,放在纸上怎么看都只是堆砌在一起的意象。当做诗来读更有趣。
评分##这个女人总是给我惊喜。我读了《纳塔丽·格朗热》后觉得后一篇是不可能胜于这一篇了(就像我读《情人》时一样),然而《情人》后有《乌发碧眼》,《格朗热》后有《恒河女子》。如果有时间应该仔细研究一下《恒河女子》中的空间关系的。
评分##电影应该在屏幕上看才对,放在纸上怎么看都只是堆砌在一起的意象。当做诗来读更有趣。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