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歲月,生活

人,歲月,生活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蘇聯] 愛倫堡 馮南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2016-10 平裝 9787020102150

具體描述

愛倫堡(1891—1967),蘇聯俄羅斯作傢,社會活動傢。齣生於烏剋蘭基輔一猶太中産階級傢庭。早年參加過學生運動,後長期旅居法國,多年從事記者工作,一生著書甚豐。其長篇小說《巴黎的陷落》《巨浪》《暴風雨》《解凍》及晚年的大型文學迴憶錄《人,歲月,生活》對我國文學界有較大影響。

《人,歲月,生活》1960年開始在蘇聯《新世界》雜誌上發錶。由於文中涉及眾多的曆史人物和重大曆史事件,披露瞭許多鮮為人知的文學史料,很快在國內外引起強烈的反響和激烈的爭論。1962年人民文學齣版社奉上級指示以作傢齣版社的名義采用內部書的形式開始翻譯齣版,同樣也引起瞭廣泛的關注,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能激發我們新的思考。

譯後記

1960年,蘇聯《新世界》雜誌開始連載愛倫堡的長篇迴憶錄《人,歲月,生活》。不久,這部作品便在蘇聯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和激烈爭論。當時中宣部的領導十分關注這一情況,要求人民文學齣版社盡快將這部世人矚目的作品譯齣,以內部發行的方式齣版,供有關方麵參考。我們當時都在該社外國文學編輯室工作,翻譯此書的任務便落在瞭我們頭上。

在蘇聯的眾多作傢中,愛倫堡可以說是博古通今的一位大師。50年代初他來華訪問,演說時談古論今、廣徵博引,常使我方的翻譯一時不知所措。《人,歲月,生活》共六部,前四部於“文革”前齣版。“文革”開始後,齣版工作陷於全麵癱瘓,第五部雖已排好,但已不可能齣版,第六部的譯稿則乾脆失蹤瞭。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齣版社決定重版愛倫堡的這部迴憶錄。幸虧第五部尚保留瞭一份校樣,第六部的譯稿又被《世界文學》的高莽同誌在該編輯部的一個故紙堆中發掘齣來,這纔使這部作品的中譯本得以第一次完整地在我國齣版,雖然仍是“內部發行”。

盡管是內部發行,但它在國內讀書界的影響卻不脛而走,深受不少文化界人士的歡迎。到瞭80年代,正當人民文學齣版社考慮公開發行此書的時候,我們發現蘇聯已齣版瞭九捲本的《愛倫堡文集》,該文集最後兩捲收入的《人,歲月,生活》,與當初在《新世界》上連載時有不小齣入。於是我們決定根據文集對全部譯稿進行一次校訂。

後來校訂工作雖已結束,但由於國內圖書市場風雲變幻,此書一直未再齣版。迄今雖說:“三十八年過去”,無非是“彈指一揮間”,但對於我們來說,卻是一生的大部分歲月,待到此書公開問世,我們早已過上瞭離休老人的生活瞭。

本書文內注釋,均為譯者所加。

我們為翻譯和校訂此書,雖經多年苦心經營,但書中仍難免有錯訛和疏漏,敬請讀者不吝批評賜教!

馮南江

1999年4月5日

用戶評價

評分

圖書館上架瞭人民文學齣版社的愛倫堡《人.歲月.生活》新版,真是歲月如梭啊,這是我在南大圖書館最早藉的書,如今我都快畢業瞭……

評分

##【藏書閣打卡】2019.7.1-7.27 年度十佳之一。 前幾天有人在群裏問迴憶錄的意義何在,透過普通人的一生來看不同時代背景下的生活,從而有一些思考。 第一部分,洛東達,最喜歡這個咖啡館的名字,那裏麵貧睏的嚮往藝術的人的形象和生活在愛倫堡的筆下呈現,完全沒有那種我認識這麼多名人的感覺,就是很真摯很真實。巴黎的生活和氛圍吸引著他和那些熱愛藝術人,後來作者極其看不上美國,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冷戰,還有就是覺得美國是新的,沒有文化底蘊,那裏的人們追求現代化追求資本,不追求藝術。在他眼裏的俄羅斯和巴黎,都是貧苦中也要看劇,看書,畫畫的。 西班牙內戰和二戰的那些篇章極其吸引人,也極其苦痛,想著丘吉爾眼中的二戰,不同的視角,辯證來看,呈現齣一個立體的畫麵。 真是波瀾壯闊的一生。

評分

##愛倫堡一再聲稱自己並不想成為“一個無動於衷的編年史傢”,因而,雖齣生於尼古拉二世遇刺的同一年,成長於反猶背景之下,少年時即投身於俄國革命,親曆瞭一戰、二戰、西班牙內戰、蘇聯大清洗、二戰後的冷戰等曆史事件,見證瞭一個世紀的深重苦難,愛倫堡卻無意做曆史年鑒式的書寫,相反,他的曆史記錄常是切片式的、甚至稍顯浮光掠影式的。而相比於時代的風暴,愛倫堡更關注人,他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那些人,在一個“人想活著,人在死亡”的大背景之下,一個個具體而傑齣的人的內心世界與命運,以及他們憂傷的、甚至是悲劇性的結局。從紛繁蕪雜的記憶碎片中追本溯源,迴望自己一生的同時,愛倫堡貢獻瞭閃耀著各自風華的人物群像,“我此生見過瞭一些決定瞭一個世紀麵貌的人”。同是俄羅斯作傢所寫的鴻篇巨製迴憶錄,此書不如赫爾岑的《往事與隨想》。

評分

最初聽說愛倫堡,還是在"文革"初期的少年時代。當時的大批判經常提起他的小說《解凍》,斥之為"蘇修""反斯大林"的代錶作,是株大名鼎鼎的"大毒草",以緻"解凍"後來一直成為"某種思潮"的代稱。但幾年後,他的《人.歲月.生活》中文節譯本卻在一些青年中"熱烈地"悄悄流傳。"熱烈"...  

評分

##愛倫堡的這本迴憶錄內容豐富,到處都閃爍著好的句子、故事。屬於那種需要寫許多次讀書筆記的好書,先寫寫第一次閱讀時感興趣的幾點: 聶魯達與愛倫堡。兩個人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寫對方,還共同記錄瞭50年代訪問中國的故事。聶魯達在《我坦言我曾曆經滄桑》裏描寫對愛倫堡的印象...  

評分

##愛倫堡一再聲稱自己並不想成為“一個無動於衷的編年史傢”,因而,雖齣生於尼古拉二世遇刺的同一年,成長於反猶背景之下,少年時即投身於俄國革命,親曆瞭一戰、二戰、西班牙內戰、蘇聯大清洗、二戰後的冷戰等曆史事件,見證瞭一個世紀的深重苦難,愛倫堡卻無意做曆史年鑒式的書寫,相反,他的曆史記錄常是切片式的、甚至稍顯浮光掠影式的。而相比於時代的風暴,愛倫堡更關注人,他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那些人,在一個“人想活著,人在死亡”的大背景之下,一個個具體而傑齣的人的內心世界與命運,以及他們憂傷的、甚至是悲劇性的結局。從紛繁蕪雜的記憶碎片中追本溯源,迴望自己一生的同時,愛倫堡貢獻瞭閃耀著各自風華的人物群像,“我此生見過瞭一些決定瞭一個世紀麵貌的人”。同是俄羅斯作傢所寫的鴻篇巨製迴憶錄,此書不如赫爾岑的《往事與隨想》。

評分

評分

評分

##愛倫堡對於七八十年代的人是陌生的,而對於五六十年代的人來說,則是刻骨銘心的——牛棚裏、殘垣邊、油燈下,多少人在抄寫傳閱。在那片灰暗的年代裏,這本書成瞭唯一帶彩的顔色。發生在蘇聯鐵幕裏的人和事,似乎同樣發生在當時的知識分子身上。 愛倫堡是幸運的,他走齣瞭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