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寒廬學記

忍寒廬學記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張暉 編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2013-12 平裝 9787108047946

具體描述

榆師(龍榆生)在詩詞上的貢獻,簡單說來有三點:詩學王荊公、楊誠齋,晚年寫的五言古詩尤其好,詞的功力更深,能融吳夢窗與蘇辛為一體;對詞麯的發展、詞麯的作法兩方麵作瞭比較係統科學的研究整理,這是過去的詞人以及當代講古典文史的人都沒有能做到的;試圖把傳統的詩詞用之於今日的音樂創作,早在三十年代便作此努力,這照我看應是符閤“古為今用”的原則的,至少在學習音樂的青年接受一點古典詩詞的優秀傳統上是起瞭積極作用的。

——黃永年

龍榆生先生給我留下瞭兩個深刻的印象。首先是他對學術虔誠的態度。龍榆生先生是一個天資很高的人,他在三四十歲撰寫的多篇詞學論文就展現瞭他把握宏觀問題的能力,但這種能力不僅僅依靠天資就可以獲得的,龍榆生為此付齣瞭極為艱苦的勞動。他每天三四點鍾起床工作,終身如此。第二個深刻印象是他尊師重道的品格。依靠自學成纔的龍榆生感激每一個給予他指點和幫助的師長前輩。所謂學術傳承,首先老師要“傳”。若無師長引路,後學終究不得其門而入。他畢生整理師長前輩的遺著,傾其所有為之校勘齣版,其原因或許就在於此。

——張 暉

用戶評價

評分

##全書最有價值的兩篇文章為張暉的《徘徊在文化與政治之間--汪僞詞人龍榆生的活動》以及薛冰的《任拋心力作詞人》,如果說張文的立意是基於“瞭解之同情”,那麼薛文則為“瞭解之不同情”。在我,對龍榆生先生,亦如後者。

評分

張暉也說,對龍的理解,“覺今是而昨非”,一定想要去探求清楚他和汪僞的關係,反倒是一種不必要的執。也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詞的流傳,總是少不瞭這種師徒手把手的教學,而詩,似乎在這方麵沒有這般要求。

評分

##體例有點不純。龍榆生深陷政治與學術之間,畢竟一書生,自當有理解之同情。

評分

##書名“龍榆生的生平與學術”,生平參看此本與《龍榆生先生年譜》,學術則需具體翻閱其詞學論著。近有《龍榆生全集》齣,不知其中收錄其書信否?

評分

##對於四聲,龍榆生認為由於四聲的性質不同,關係到錶達情感。“入聲短促,沒有含蓄的餘地,所以宜於錶達激越峭拔的思想感情;上聲舒徐,宜於錶達清新綿邈的思想感情;去聲勁厲,宜於錶達高亢響亮的思想感情。但上、去兩聲與入聲比較起來,總是要含蓄得多,所以上、去互葉,適宜錶達悲壯鬱勃的情趣。” 而平仄四聲的錯綜使用與安排,是為瞭取得和諧與拗怒的矛盾和統一。龍榆生尤其重視去聲在詞中的運用,自清人萬樹在《詞律·發凡》中強調去聲“激厲勁遠,其腔高”以後,吳梅在《詞學通論》第二章《論平仄四聲》中亦詳述去聲之重要。龍榆生本人則早在《論平仄四聲》(一九三六年)一文中提齣瞭去聲在歌詞上的特殊地位及在詞中轉摺處之關係。及至晚年,見解益發老到。如論述“平仄平”之仄須用去聲、“上去”或“去上”的連用等,都富有啓發意義。

評分

評分

評分

##今夜一口氣讀完。莫以單純的忠奸論文人,學術本該獨立於政治之外。

評分

##對於火中取栗者,我永遠持有敬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