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25
詹姆斯•格雷剋(James Gleick),生於1954年,本科畢業於哈佛學院,曾長期在《紐約時報》擔任記者和編輯,並多年為《時代》周刊撰寫技術專欄。1987年,他的首部作品《混沌:開創新科學》入圍瞭美國國傢圖書奬和普利策奬的決賽,並成為暢銷書,使得“混沌”、“蝴蝶效應”的說法傢喻戶曉,現已銷售超過百萬冊。其後他又陸續齣版瞭《費曼傳:1000年纔齣一個的科學鬼纔》(1992)、《越來越快:飛奔的時代飛奔的一切》(1999)、《牛頓傳》(2003)等書,相繼被翻譯成瞭二十多種語言。
他是最早一批投入Internet創業熱潮的人。1993年11月,他與閤作者聯閤推齣瞭Pipeline互聯網接入服務,率先提供瞭用戶友好的圖形界麵。十四個月後,Pipeline以一韆萬美元股票的價格齣售。
人類與信息遭遇的曆史由來已久。詹姆斯•格雷剋筆下的這段曆史齣人意料地從非洲的鼓語講起(第1章)。非洲土著部落在尚未直接跨越到移動電話之前,曾用鼓聲來傳遞訊息,但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後續章節進而講述瞭這段曆史上幾個影響深遠的關鍵事件,包括文字的發明(第2章)、羅伯特•考德裏的第一本英語詞典(第3章)、查爾斯•巴貝奇的差分機與愛達•拜倫的程序(第4章)、沙普兄弟的信號塔與摩爾斯電碼(第5章)。
但人類開始自覺地理解和利用信息始於剋勞德•香農在1948年創立的信息論(第6、7章)。香農的信息論不僅推動瞭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引發瞭許多學科的信息轉嚮(第8章),改變瞭人們對於諸如麥剋斯韋妖(第9章)、生命的編碼(第10章)、模因(第11章)、隨機性(第12章)、量子信息論(第13章)等的理解。部分科學傢甚至認為,構成世界的基礎不是物質,不是能量,而是信息。正如物理學傢約翰•惠勒所說,“萬物源自比特”。
現如今,信息如洪流般淹沒瞭我們,使我們深陷信息焦慮、信息過載、信息疲勞的睏擾。但迴顧曆史,這並不是件新鮮事,人們也總是能想齣應對手段。維基百科(第14章)、Google(第15章)便是我們的應對之一。無論對於信息的未來持何態度,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即我們人類是信息的造物。
作為《混沌》、《費曼傳》、《越來越快》、《牛頓傳》等暢銷書的作者,格雷剋不僅在書中細緻還原瞭曆史細節,通俗解釋瞭各種理論,還生動刻畫瞭幾位不為大眾所知的人物:可編程計算機先驅、超越時代的查爾斯•巴貝奇,第一位程序員、詩人拜倫之女愛達•拜倫,計算機科學之父、天妒英纔的阿蘭•圖靈,以及全書的主人公、信息論之父剋勞德•香農。
信息簡史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信息簡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書的開始是一些有趣的小故事,逐漸引人入勝。 作為一本非教科書,用這樣的結構來帶領讀者的思緒,敬佩作者學識的的廣度及深度。 零星的每天看一些,現在看瞭過半,多少有些驚喜和感慨。 故而忍不住隨筆瞭自己第一篇讀書評論。 作為一名21世紀初,通信信息專業的學生,我最終並...
評分##這是作者七年磨一劍之作,也是圖靈精心打磨之作。感謝譯者高博,不僅堅持翻譯完成,而且反復修改,精益求精。 他在後記中提到: 當初接手這本書的翻譯時,對原著的難度之高可謂始料未及。譯到第2、3章時,纔發現裏麵有大量的涉及考古學和語言學的專業翻譯要求。但彼時已經深...
評分##1、信息的曆史:編碼、文字、詞典、差分機、電報、信號塔、摩斯電碼、繼電器、電話、分析機、通用計算機、巴貝奇、ada lovelace、萬內瓦爾·布什;2、信息的理論:香農、圖靈、信息論、信息量、bit、信息熵、比特存儲容量、《通信的數學理論》、維納、控製論、無序vs有序、認知心理學、信息轉嚮、認知革命、再編碼、編碼理論、熵、剋勞修斯、熱力學定律、開爾文男爵、宇宙熱寂說、H·G·威爾斯、麥剋斯韋之妖、薛定諤、生命是什麼、分子生物學、生命以負熵為食、生命編碼、基因組、中心法則、信息流、道金斯、自私的基因、模因、生命史、社會學、抽象王國、載具和助手、宇宙理論、量子信息論、萬物來自比特;3、信息的洪流:巴彆圖書館、博爾赫斯、宇宙有多少信息、維基百科、google、刪除主義 vs 收錄主義、狄德羅
評分 評分##原本以為《信息簡史》是一本有關 IT 史的書,作為 IT 從業者的我們,當然需要拜讀一下。 在我們接受的教育中,基本上信息史就是等同於計算機曆史。而在這本書中,計算機隻是信息的一個載體,計算機或許是信息發展曆史上最重要的一個載體,但絕不是全部,本書隻用瞭最後一節來...
評分 評分##這本書將「宇宙即是信息,信息即是宇宙」作為切入點,敘事宏大地描摹瞭世界在信息論這一緯度上的曆史變遷。從巴貝奇先知似的直覺與研究到香農確定信息論,圖靈完成思想實驗,整個世界被信息重新賦予意義。 考慮到我們大多數人最後一次嚴肅而成體係地學習還要追溯到高中時期的經典物理與基礎數學,現今這個世界其實對我們而言相當陌生,甚至違背「經驗」。 但不同於量子物理等前沿科學,諸如因特網等又已經實實在在深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 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實在有必要讀一些如本書這樣的科普。即便對其中內容一知半解甚至一竅不通,也能拓寬一下我們的視界,畢竟這有關於我們每天與之生活(悲觀論者可能會說是被迫與其打交道),但卻還不甚瞭解的新世界。
評分信息簡史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