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隽,男 ,1964年生,江西南昌人。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7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攻中国哲学史方向,1990年毕业并获哲学硕士学位;1990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哲学系,师从萧萐父教授,主攻中国哲学史方向,1993年毕业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93年至2001年,就职于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所长。2002-2003年度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人。2002年调任中山大学哲学系,任中山大学比较宗教研究所教授,副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人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基地”外聘研究员,《新史学》(中华书局)学术编委,《汉语佛学评论》(中山大学人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主编之一。龚隽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佛教思想史、比较宗教学及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
《觉悟与迷情:论中国佛教思想》编排上尽管遵循了历史的顺序,但它不是中国佛教哲学史,更不是中国佛教史,而是选择了一些作者认为中国佛教史上颇有哲学意味的专题,参以前贤的论断和自己的体贴,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诠释。作者认为现代佛学研究的主流,基本上是纯粹出于知识的兴趣,站在外围来观察佛教,缺乏理解和解释的生活经验,难免有隔靴搔痒的意味。
##以“无”来解“空”,是误解。空并非像“无”一样具有本体论性质,有无不二无非是玄学家言。这种误读,造成了所谓般若空宗理论的玄学化,严重背离大乘般若学的本来精神;但这误读,也才使般若理论在中土得以发展。空不是建立在一个形而上本体,而是消解这样的本体(性空)。印度般若学具有“以破显性”的批判精神。
评分 评分##清通
评分##马马虎虎吧……太老了
评分##大二在学校附近书店淘来,内容只觉纷纷落瑛,鸟儿已飞去不留痕,而书名却铭记于心。愿你已放下,常驻光阴里
评分##从佛教重要的基本理论入手梳理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讲得很清晰,尤其是佛法和老庄以及道术的区别解释得很到位。对常被大部分人误解的诸如“空”、“因缘”等概念的阐释也很清楚。
评分##大二在学校附近书店淘来,内容只觉纷纷落瑛,鸟儿已飞去不留痕,而书名却铭记于心。愿你已放下,常驻光阴里
评分##马马虎虎吧……太老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