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子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博士,專攻日本文學及日本文化研究,目前為美國杜剋大學亞非語文學係副教授及係主任。
譯者簡介:
鄭力軒,目前為杜剋大學社會學博士候選人。
颱灣認同問題直到現在仍是甚囂塵上、眾說紛紜、深受政治權力操作的議題。本書精闢分析瞭殖民地颱灣如何在民族主義中國、帝國主義日本,以及殖民地颱灣這三角地帶之中,尋找颱灣人民族自我認同的齣路。藉由作者對颱灣殖民時期的民族主義政治與後殖民時期的認同政治的精采分析,提供紛擾不休的 統獨問題一個有力的參照點。
1895年,日本贏得中日甲午戰爭,颱灣成為其第一個海外殖民地。接下來的五十年間,日本的殖民統治徹底破壞並改變瞭颱灣社會整體的社經和政治紋理。在《成為日本人:殖民地颱灣與認同政治》一書中,荊子馨檢視瞭自1920年代初期到1945年日本帝國殖民統治颱灣的這段期間,在「同化」與「皇民化」這兩種日本殖民論述的主導下,颱灣的政治與文化認同歷經瞭怎樣的建構與轉變。
本書分析在同化與皇民化的文化實踐下,颱灣人如何和日本殖民主義抗爭、妥協與閤作。書中紀錄瞭殖民認同形構的歷史,描述齣颱灣的殖民認同如何從一種集體的和異質性的政治範圍,轉變成一種個人的內在掙紮,掙紮是否該成為「日本人」。
作者以不同以往的切入點,成功地接連瞭歷史與文學的研究,藉由對日本殖民論述的激進逼問,重新思考瞭日本在颱灣的殖民統治歷史,如何形塑瞭颱灣人的民族自我認同。超越瞭殖民論述研究慣有的民族疆界,指齣颱灣人的認同是在民族主義中國、帝國主義日本以及殖民地颱灣這個三角地帶與關係中產生的。他對颱灣殖民時期的民族主義政治與後殖民時期的認同政治的精采分析,同時改變瞭我們對這兩個問題的看法。
##試圖收心找迴閱讀狀態而讀的第一本書,我需要一個導讀嗚嗚嗚。關於王曉波和宋澤萊的部分沒什麼耐心細細品,全書對我的啓發和曾士榮的博士論文差不多吧。“現代化”和“殖民化”這兩個概念在日據時期的具像倒是大陸學者忽略,或者說是不認同的。
評分 評分##放到這書齣版那年代,在美國學界(不止是東亞研究,更是殖民研究)估計算是重磅作品瞭。Leo愛好的那種結構性的權力圖繪分析,和雄辯式的意識形態批判,在這書裏發揮得淋灕盡緻。有好幾個論斷,譬如“日本殖民(非)特殊論”,“皇民化導緻內化——殖民成為被殖民者的義務而非殖民者的責任”,“日本學界關注日殖時期作傢的認同掙紮本身就是一種(殖民)癥狀”等,闡述得太漂亮瞭。
評分 評分 評分##如帕吉特做齣的民族主義的“命題”和“問題”區分所昭示的那樣,殖民者們劃下的怪圈最讓被殖民者難以擺脫的是,當你選擇以認同謀求政治統閤,或者製造齣另一種抗衡當權者的本質化身份,都隻會讓殖民潛意識更久遠地迴蕩在之後的曆史當中——日本依靠颱灣的殖民構建齣帝國的形象和民族認同的參照係,反過來夾縫中的颱灣何嘗不是習得瞭一套影響深遠的思考模式?皇民自然會隨著形式的沒落而消散,但是新的認同核心卻隨著對“颱灣人”這個概念的反復編碼和喚起而日益頑固。但吊詭的是,拒絕民族界限和清晰的形式劃分的結果,往往是思考或者文學走嚮收效甚微、無法激起現實波瀾的離散,但這種無效的申訴在殖民的年代裏麵卻留下瞭最深刻的洞察。它們在曆史上的無用連帶地使得對他們的打撈也走嚮瞭無用,這或許也說明超越單一走嚮多重生命仍然是任重道遠的吧。
評分 評分##一直各種事情忙 這本真的看瞭很久 很硬 有深度 但沒有《重構臺灣》 那麼可讀 看得很纍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