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亮,一九七八年出生。香港大學中文系博士。曾獲二零零五年臺灣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首獎、第三十一屆香港青年文學獎等獎項。作品見於《收穫》、《香港文學》﹑《聯合文學》等兩岸三地文學刊物﹐並為報章撰寫文化評論專欄。著有小說集《謎鴉》﹐入選臺灣二零零六年「誠品選書」。
德賽都(Michel de Certeau)在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的開篇寫道:「獻給普通人,獻給行走於街巷的平凡英雄,無所不在的角色。」
這本小說也是關於那些最切實的、時常為人所疏忽的情感。他們都是親近的人,曾在身旁一一走過,見證了歲月的變遷。他們又都是極其普通的,有時因為過於普通走向了邊緣,卻也是不期然的結果。他們的事情,在他們自己人生中即便是極壯闊的,也是大時代裏的一波微瀾,這都是必然。寫下他們,為的是不忘記。記憶若是苦楚了,還可以相忘於江湖,維以不永傷。
##考试告一段落,容我刷本闲书回回血……w我想看他的画。但还是薄了点。 这书得@candyandclouds南京人呀。
评分##平凡人, 平凡事, 人物刻畫相當立體, 雖然不是熟識的生活, 但也頗吸引, 不失為一本好書...
评分##文笔过于平实,激起心中波澜的只有那么一小下, 因此总有那么一丢丢看得不爽的感觉。但毕竟是两条相忘江湖的鱼,又何必再为当年之事大喜大悲了呢?
评分##平凡人, 平凡事, 人物刻畫相當立體, 雖然不是熟識的生活, 但也頗吸引, 不失為一本好書...
评分 评分##香港贸发局赠书
评分##初识葛亮便是本书,一来意外发现扉页上有葛亮签赠,二来随意翻开的首篇《琴瑟》很对我的胃口,本来讲述自己颇有家世渊源的外祖父母之间的故事看着便很亲切,只是作者并未着力于历史烟云中的家族记忆,而是刻画了两人相濡以沫、琴瑟龢同的晚年。现在看来,这部早期中篇正像一个伏笔,一埋就是十年时间。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