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指挥

战争指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以] 马丁·范克里韦尔德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推荐序 / 01
序 / 09
第一章 引言:论指挥 / 001
第一节 指挥的特点 / 008
第二节 指挥的演变 / 012
第三节 指挥的研究 / 014
第二章 指挥的“石器时代” / 023
第一节 战略的决定因素 / 026
第二节 参谋团队发展停滞不前 / 036
第三节 战斗的实施 / 051
第四节 结论:背负枷锁的战神 / 068
第三章 战略的演变 / 089
第一节 “战争之神” / 095
第二节 帝国总部的构成 / 098
第三节 1806 年:对普鲁士的战争 / 113
第四节 1806 年:耶拿战役 / 126
第五节 结论:抛掉枷锁的战神 / 133
第四章 铁路、步枪和电线 / 149
第一节 技术的分水岭 / 152
第二节 参谋部的诞生 / 158
第三节 1866 年:计划和部署 / 164
第四节 波希米亚战役 / 171
第五节 摩拉维亚战役 / 177
第六节 柯尼希格雷茨战役 / 182
第七节 结论:方法的胜利 / 191
第五章 刻板的战争 / 207
第一节 “当代的亚历山大大帝” / 209
第二节 索姆河战役 / 217
第三节 德皇的战役 / 230
第四节 结论:机器时代的战争 / 246
第六章 运动战大师 / 259
第一节 “速度加数量” / 261
第二节 权宜之策 / 266
第三节 1973 年:计划和准备 / 276
第四节 1973 年:反击 / 291
第五节 结论:反向选择性控制 / 300
第七章 直升机与计算机 / 319
第一节 错综复杂的年代 / 323
第二节 多少才够? / 331
第三节 迷失方向的“定向望远镜” / 341
第四节 结论:信息病态 / 347
第八章 结语:反思指挥 / 357
第一节 追求确定性 / 362
第二节 指挥的本质 / 366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书是以军事指挥为专题的著作,是当代分散指挥理论的奠基之作。作者是当代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和军事理论家马丁·范克里韦尔德。

作者研究了从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会战到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重点分析了近代以来的拿破仑战争、德意志统一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三、四次中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作战指挥,从中寻求指挥的本质属性和指挥方式的演变规律。作者认为,指挥的本质是对确定性的无尽追求,包括敌军部队状态和意图,天候、地形等影响作战环境的种种因素,以及己方部队的状态和行动。一方面,战争是敌对双方实力意志的对抗,不确定性是战争的本质属性,这就构成了指挥对确定性追求的逻辑障碍。另一方面,为了获得确定性,指挥机构需要掌握所有的相关信息,信息越多,处理信息的时间就越长,区分相关与不相关、重要与不重要、可靠与不可靠、真实与虚假信息的难度就越大,这就构成指挥对确定性追求的现实障碍。通过对军事指挥历史的深入研究,作者认为,处理不确定性有集中与分散两种基本方式,如果2500多年的历史经验能够提供任何指导,那么可以说,分散处理不确定性比集中处理不确定性效率更高,这也正是分散指挥的优势所在。

现代企业管理与军事指挥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本书既适合职业军人和军事历史爱好者阅读,也会给企业管理者以启发和教益。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很多观点很有意思。卅年过去了,信息技术对指挥的影响似乎比作者预料的要大得多。

评分

##这是一本理论性与趣味性兼备的好书,其中既有对任务式指挥的理论分析,也有耶拿战役、柯尼希格雷茨战役、索姆河战役等著名战役的精彩讲解。

评分

##作者是当代最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和军事思想家,他对于战争的研究往往角度独特,如他的《战争后勤》是从后勤的角度对西方战争史进行分析,而这本《战争指挥》则是从指挥的角度对西方战争史进行的研究。

评分

##还是探讨如何应对不确定,也就是战争迷雾这一亘古长存的问题。基本而言,还是分权的,让下级部队发挥主动性的方式更好。这本书比《海战指挥》探讨分析得更深入、丰富,大概是因为历史上地面战争的指挥组织更复杂,层级、人数更多,信息量更庞大。克劳塞维茨那句名言“战争中得到的情报,很大一部分是互相矛盾的,更多的是假的,绝大部分是相当不确实的”,在军事信息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相当大程度上仍然是适用的!

评分

##20220726

评分

##作为当代分散指挥理论的奠基之作,本书特别强调了多兵种合成部队以及决策权下放对于在“战争迷雾”中夺取胜利的重要意义——分散指挥并非接受不确定性,而是将对确定性这一指挥理论的核心追求在各层级重新分配。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为了论证上述观点,在梳理一系列经典指挥案例时,刻意“不展示战争双方的整体状况”,而是尽可能通过指挥官的眼睛来跟踪局势的发展,从而凸显了“战争迷雾”下集中式指挥的无力感。而当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抛弃“上帝视角”、摆脱“指挥官本位”的局限之时,本书所强调理论的价值方能真正被理解和重视。

评分

##翻

评分

##还是探讨如何应对不确定,也就是战争迷雾这一亘古长存的问题。基本而言,还是分权的,让下级部队发挥主动性的方式更好。这本书比《海战指挥》探讨分析得更深入、丰富,大概是因为历史上地面战争的指挥组织更复杂,层级、人数更多,信息量更庞大。克劳塞维茨那句名言“战争中得到的情报,很大一部分是互相矛盾的,更多的是假的,绝大部分是相当不确实的”,在军事信息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相当大程度上仍然是适用的!

评分

##当代分散指挥理论的奠基之作。美国海军陆战队军事职业阅读指南(A Book on Books)对本书给予极高的评价:"如果你打算只读一本关于指挥与控制的书,那就是这本书。如果你打算把指挥与控制作为一生的研究对象,这是你应该读的第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