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大多數中國人對自己曆史的認知還停留在:把神話裏的三皇五帝作為曆史的開端,曆史就是帝王將相的曆史,中原以外都是蠻夷之地。然而自1921年現代考古誕生之後,重大考古發現遍地開花,每一次都重建著我們對中華文明的認知:
1921年,仰韶文化的發現,破除瞭中國無石器時代的謬論;
1928年,殷墟甲骨的考古發掘,將中國有考據可信的曆史提前到商代;
1929年,“北京人”頭骨的發現,把中華大地上的人類史追溯到50萬年以前;
1929年,三星堆的發現,讓我們走齣瞭中華文明隻起源於中原地區的誤區;
1972年,馬王堆漢墓的發現,讓我們得以窺見漢朝貴族的奢華日常;
1974年,秦始皇兵馬俑的發現,為我們重現冷兵器時代的兵器和軍事布陣;
…………
翻開本書,讓考古領域超會講故事的嶽南老師,帶我們重返驚心動魄的考古現場,見證這些考古大發現如何一次次重建我們對中國曆史的認知。
##嶽南創作的這部大部頭《嶽南大中華史》就是在給我們講述著近百年來中國最偉大的一些考古發現以及他們背後的曆史故事。嶽南畢竟是一位作傢,他所寫的這本書也就更有趣味性,考古發掘現場的故事,考古發現背後所蘊含的曆史故事,共同構成瞭這本書的兩大闆塊兒。但它們卻同時成瞭曆史的一部分,考古發現代錶瞭中國近現代史的部分,他更清晰,更明白 ,即有著解放前依靠外國人完成的考古發現,比如北京人在考古中的發現,比如仰韶文化的考古發掘,甚至於殷墟的發掘,都有外國考古學傢的身影 。當然,也有重要的考古發現來自於解放後我國一個個專業的考古學傢們的艱辛工作。正是他們的艱苦努力,當一個個考古的現場走進瞭人類的視野,讓我們也見識到瞭我國古代各種可能的生活現狀。
評分##正是這些考古發現重建瞭我們,甚至全世界對與中國曆史的認知,我們曆史的開端遠不止三皇五帝,古蜀國、曾國這些中原以外的“邊緣”文明也同樣有著悠久燦爛的曆史和文化,以呂不韋戈為代錶的一係列齣土文物完美證明瞭“相邦”的曆史真相…… 嶽南用他前後奔走得來的第一手資料,以“發掘當事人”身份參與的考古現場,用三十餘年的筆耕不輟,創造齣瞭這套真實、驚險、具有可讀性及深刻文化內涵的《嶽南大中華史》,而它所體現的,正是以更廣闊的的視野去看待曆史的大中華史觀。
評分##1.每一個帝王諸侯的陵寢都極盡奢華,秦始皇70萬刑徒修陵、崇尚節儉的光緒從東陵修完又修西陵、慈禧二度修陵耗費冠絕清朝帝後。 2.雍正首創定穴於清西陵,避免瞭死後被孫殿英輩所屠戮,光緒由於東陵滲水另選西陵也逃過死後的一劫。 3.溥儀聽聞孫殿英盜東陵氣的咬牙切齒,痛哭流涕,更加無顧忌的投入日本人的懷抱,在東北時想祭奠自己的祖陵都得經過日本人的同意。 4.萬曆定陵是目前唯一主動被開的帝陵,其原因是為瞭開永樂長陵用作試水。 5.時隔1100多年,釋迦摩尼中指指骨捨利再度齣世,相傳由玄奘法師從天竺帶迴,韆百年來有銘文詳細記載,為佛骨捨利之最。 6.最早的秦始皇陵傲然於世,裏麵蘊含的珍寶無數,恢宏雄偉,古往今來大傢都知道,雖然曆史記載有過盜竊的記載,不過均未成行,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
評分##在考古領域,沒有人比嶽南更會講故事;在文學領域,沒有人比嶽南更懂考古學,這說法簡直是太貼切瞭,閱讀此書,不像在讀曆史書,更像是在讀一本偵探小說,有趣有料、扣人心弦、耐人尋味、環環相扣……
評分##這本大中華史分上下兩冊,近800頁,正如同書中所述的曆史那樣厚重。全書分為12章節,周口店、仰韶-龍山-殷墟、二裏頭-偃師古城-侯馬、三星堆-金沙、銀雀山漢簡、曾侯乙墓、兵馬俑、馬王堆、南越王墓、法門寺、明十三陵和清東陵。從12個考古大事記中展現這些考古大發現如何一次次重建我們對中華文明的認知。
評分##枯燥、乏味的考古工作,在作者的筆下被改編為驚心動魄的探險故事,在大幅增加閱讀趣味性的同時又不失嚴謹和專業。像讀小說一樣讀曆史,有一種暢快淋灕的體驗感,推薦。
評分##優點是考古與文物背後的曆史相結閤,缺點是這曆史講得跟故事一樣。。。
評分##這書就是嶽南把自己過去十餘年寫的中國考古相關的十幾本書簡編瞭下攢齣來的,謂之“大中華史”顯然言過其實,內容本身也不太用心,摘抄而已。
評分##將考古與發現描述得跌宕起伏,將迴望曆史變得有劇情,像看小說一般去讀曆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