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年的历史,一把理解伊朗的钥匙。
★连通东西方的“十字路口”,各大文明交织碰撞的熔炉。
★一个充满矛盾的地域,一个尚未被世界理解的历史大国。
★它背后的故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也是世界历史的注脚。
◎编辑推荐
☆6种文明的碰撞,18个朝代的更迭,对4000年历史的全景式呈现。
☆丰富的史料,叙述性的写作方式,严谨的同时富于情感和趣味。
☆13幅精美彩图,包括历史古迹、重要文物、艺术作品,直观感受伊朗的历史和文化气韵。
☆精美装帧,外封反面彩印朝代更迭示意图,纷繁朝代更迭一目了然。
————————————————————————————————
本书是一部讲述伊朗4000年的通史。
在这片土地上,埃兰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希腊文明、突厥文明、蒙古文明交替与碰撞,一个接一个王朝建立又灭亡。它们采用了怎样的行政体系,留下了哪些璀璨的文化,推行过怎样的宗教政策?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居鲁士大帝、霍斯劳一世、阿拔斯一世,开疆拓土,建立治世,写下这片土地的辉煌与荣耀;山中老人、鲁米、塔荷蕾,波斯刺客、诗人、传奇女性,为历史添上了神秘与浪漫的色彩。
作者查阅大量史料,采用叙述式的写作方式,使得这部严肃的历史著作情感丰沛,且趣味盎然。
数不清的跌宕与转折之后,当下的伊朗慢慢成形,其国家与民族心理的特点,甚或其困境,都隐现于它的历史选择之中。读懂本书,便掌握了理解伊朗的钥匙。
##一本读起来很流畅又很有趣的伊朗通史,花了几天仔细读了一下,对伊朗的有了个清晰的认知……推荐……
评分##适合作为了解伊朗历史的入门书。聚焦于波斯帝国以来的伊朗人如何锻造、界定自身文化中的“伊朗性”,对萨菲帝国尤其予以重点彰显,因为现代伊朗正是在那两三百年里成型的。对这段历史的回顾也能让人看清楚,伊朗的命运之所以能不同于中东大部分国家,很大的一个原因恐怕在于其百折不挠的强国家传统,在这一点上它确实很适合与中国对比研究。
评分##在钟爱波斯文化的王室贵族的推动下,政治上的伊朗重生了。事实上,自9世纪开始,一场艺术与文学的深层运动就已经初见端倪。而对随后几个世纪造成重大影响的那些文化运动的形式和主题都从何而来?其推动者又是谁?答案有很多,艺术的、科学的或是意识形态的。而且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与公元前2世纪被罗马征服的希腊所发生的情况近似。然而,尽管伊斯兰世界可说被战败者的文化输入所撼动,但伊朗诗人和文人的确是在自己祖辈的土地上展现出了他们的最高造诣。在使用入侵者语言的同时,这些诗人和文人也反过来将波斯语言变作入侵者的另一种文化语言,颠覆了入侵者在政治上的确定性。这就是我们对这段历史时期的研究所得出的悖论。这段“伊朗复兴”是在所谓“灾难性的”两个世纪的文化中断之后出现的。这两世纪本可能化为乌有,但一场“文艺复兴”改写了宿命。
评分##关键词:伊朗人写的伊朗史,新月沃地霸权争夺,中东和欧洲,中东和蒙古,基督和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欧亚大陆的黄金走廊无法逃过这个世界的恶意。
评分##关键词:伊朗人写的伊朗史,新月沃地霸权争夺,中东和欧洲,中东和蒙古,基督和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欧亚大陆的黄金走廊无法逃过这个世界的恶意。
评分##新月与蔷薇不让出版,这本来替代吧
评分##适合作为了解伊朗历史的入门书。聚焦于波斯帝国以来的伊朗人如何锻造、界定自身文化中的“伊朗性”,对萨菲帝国尤其予以重点彰显,因为现代伊朗正是在那两三百年里成型的。对这段历史的回顾也能让人看清楚,伊朗的命运之所以能不同于中东大部分国家,很大的一个原因恐怕在于其百折不挠的强国家传统,在这一点上它确实很适合与中国对比研究。
评分##不看不知道,伊朗人创建了第一个世界性的帝国,修路建信使队以及包容开放的管理模式,还有类似元老院的制度“美哈斯坦”,这些我原来都以为应该是归属罗马共和国的荣耀。可惜了这个帝国,我觉得实在是那个位置太容易受到上下左右各种文化和民族的冲击了,伊朗应该有一个更好的至少不比巴列维王朝差的命运。
评分##新月与蔷薇不让出版,这本来替代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