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係統、深入的教材,可以顯著提高整個學科的水平!基於這樣的理念,本書邀集我國政治學界一批齣色的中青年學者,完成這部開創性的教材。
新一代中國政治學者,既要胸懷全球,又要鑒照自身。本書既強調國際潮流,納入前沿成果,也兼顧中國國情,引導研究發展。
唯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纔能看得更高更遠。本書突齣前沿理論視角,並以此為發展綫索,勾勒領域的沿革梗概,鳥瞰其核心議題,介紹其經典文獻。
本書由五編十六章組成。第一編是總論,包括政治秩序與政治失序、西方比較政治學中的國傢、政府形式。第二編是製度體係,包括選舉與投票、政黨與政黨體係。第三編是國傢與社會,包括國傢-社會關係、政治參與、政治文化、西方主要革命理論、族群衝突、衝突與內戰。第四編是比較政治經濟學,包括西歐早期現代化的經驗、後發現代化的政治經濟學、西方發達國傢的經濟增長與分配。第五編是方法論,包括因果關係的理解方式、大數據方法與因果推論,以及超越定性與定量之爭。
本書既可作為政治學、國際關係學、公共行政學等學科的研究生的通論課程用書,也可作為高階本科生的研習工具書,或作為相關課程的授課教材。同時,對有誌於比較政治研究的中青年學者,本書也可以就諸多重要的研究議題提供基礎框架和研究的介入方嚮。此外,一般的社會科學學術研究者,也可從中瞭解政治學、比較政治的發展脈絡、研究思路和發展前沿。
優點不必多言,暫說說遺憾。這本書的性質與其說是教材毋寜說是手冊(如牛津比較政治學手冊),書比想象中的薄,因此並沒有提及比較政治的概念、範疇和發展曆程,而這些是作為教材不可或缺的。各章的確是領域佼佼者,但遺憾的是學術評價體係的原因(寫這種書章不算成果),很多章節都是作者對之前文章的拼湊。許多重要的議題如政體變遷未能書寫(也可能是寫沒通過審查),而像族群的問題似乎對中國而言並不重要。反思公民社會的部分有點意思,告訴我們應該反思西方流行理論。方法部分太實證主義,而且個人覺得幾位就沒好好寫。優秀的教輔用書,但在“嚼勁”上差瞭一點。
評分 評分 評分##“要緻富,先修路”,基礎設施建設對於經濟增長有著決定性作用,而優質教材對於學科發展而言亦如是。本書基本覆蓋瞭比較政治學中所有重大議題(能有一編政治經濟學實屬驚艷),對每個議題都進行瞭精煉的文獻梳理和批判,讀者既可以瞭解既往研究的脈絡,又能把握本領域的前沿發展。稍顯遺憾的是因為篇幅限製,本書並沒有涉及太多案例。有幸上過數位作者老師的課,希望本書能取代阿爾濛德,成為國內比較政治學課程的首選教材。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1)顯然,該書不是入門級的、基礎性的教材,更像是比較政治學的前沿/專題/手冊性質的著作(注意該書的英文名稱 Companion to Comparative Politics),適閤高年級本科生與研究生的進一步學習與研究之用。概言之,大一大二的本科生學習比較政治學並不一定很適用,因為閱讀該書有一定的門檻和難度;同時,教師如選擇該書作為課程教材,也需要補充不少常規的基礎內容。。。 (2)該書國內外的文獻比較新,許多議題如國傢建設、發展型國傢、政府形式、政黨體係、革命、族群衝突、內戰等也比較重要或前沿,可以作為進一步研究的綫索和指南針!當然,另外一些重要的議題如政治發展與民主問題(民主的轉型、鞏固與倒退)、文武/軍政關係、身份/認同政治、民粹主義、民族主義、社會運動與抗爭政治等未能涉及。。。
評分##難得的好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