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知識包羅萬象,不僅關聯自然科學知識,也涉及曆史、文學、藝術、民風民俗等方方麵麵,可謂中國古代文化的百科全書式的呈現。王傢葵教授深入本草領域研究多年,將其解讀本草的心得匯集,結成這部學術隨筆。81篇文章提齣瞭81個問題,作者層層尋繹、抽絲剝繭,在傳統本草考證之外,還藉助豐富的詩文、書法、碑刻、道教文獻等古代文獻資料,融會貫通,解答本草文化中的諸多“為什麼”,生動有趣地展示本草研究的奇妙曆程。
拿到書就迫不及待地翻完瞭,非常好,一方麵是科普性、趣味性很強,徵引的材料非常豐富,對很多本草學上被忽視的細節、沿襲已久的謬誤均有指正,同時也點到為止,留給讀者去深入考察的空間很大,適閤備查。紙質非常好,彩圖極多,主要來自《本草品要精匯》和《補遺雷公炮炙便覽》。
評分##非通藥理學、道教、科技史者不能為此。作者文風亦莊亦諧,研究中醫、道教而不信。讀完此書,不少養生書盡可廢。
評分##金石類條目令人受益匪淺,鉛汞、諸黃、諸青這幾種藥物基本可以囊括外丹黃白術所用的主要藥物。“仙凡二元性”之觀點值得重視,可感到作者對古代本草學和道教之間的牽扯有些不滿。
評分##通過各類本草文獻探討有關的曆史、文學問題,每一篇的考據都很精密,而且旁徵博引,王老師對各類史料的把握程度很棒。雖然內容連貫性欠缺一些,但是讀起來也很過癮。如果將文中所引文獻標明來源,則更好。這樣的寫作思路值得藉鑒。另外,如何將本草文化的研究擴大到多種藥材的同一個主題上,而不是似此書每一篇探討不一樣的主題,這應該是做研究者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評分##內容充實,行文流暢,裝幀雅緻,印製精美,知識趣味皆豐,圖文均足賞玩。惟行文不甚交代背景知識,對本草名物沒有專門研究的普通文史學界讀者閱讀時不免仍需查詢相關資料如植物學術語,這便影響到此書的可讀性。配圖質量極高,能看齣很費心思,但有時正文提及者未能配圖,極少數圖片和正文配閤不緊密。 細節如99頁倒3行「遣」誤「遺」,105頁「寇先生」作「寇先」,即漢人「先生」既可省稱「先」也可省稱「生」之例(按此又與今人稱「老」稱「師」相似),295頁倒2行「庚辛金」下當斷,不過此句頗有異文,或作「庚辛受其製」「庚辛金受其製」「庚辛金,金受其製」,353頁「升嶺眺矚」應爲一句。
評分##看瞭香椿臭椿一節。
評分##金石類條目令人受益匪淺,鉛汞、諸黃、諸青這幾種藥物基本可以囊括外丹黃白術所用的主要藥物。“仙凡二元性”之觀點值得重視,可感到作者對古代本草學和道教之間的牽扯有些不滿。
評分##非通藥理學、道教、科技史者不能為此。作者文風亦莊亦諧,研究中醫、道教而不信。讀完此書,不少養生書盡可廢。
評分##可以增廣見聞,有理緻,有趣味,好書。另,書的封麵做得很漂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