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普遍認為,美國應該在全世界傳播自由民主、培育開放的國際經濟,並建立國際製度,按照美國的形象重塑世界,這樣世界會更加安全。但事實並非如此。相反,美國因奉行自由主義霸權政策,最終成為一個高度軍事化的國傢,不斷進行破壞和平、損害人權、威脅國內自由價值觀的對外戰爭,給世界和 平帶來瞭諸多麻煩。
本書作者米爾斯海默認為,自由主義霸權——冷戰結束後美國所奉行的外交政策——注定要失敗。他指齣,民族主義和現實主義會約束美國在海外的自由主義霸權政策,美國采取更為剋製的外交政策更有意義。本書對於學者、決策者和對美國外交政策的未來感興趣的每個人來說都是頭等重要的。
斯蒂芬·沃爾特、閻學通等學者力薦
自由主義國傢有許多優點,但是《大幻想:自由主義之夢與國際現實》以嚴謹的邏輯和令人欽佩的清晰文筆作齣解釋,為什麼它們傳播價值觀的努力通常注定要失敗。自由主義鬥士和頑固不化的現實主義者都可以從這本引人入勝的書中學到很多東西。
——斯蒂芬·沃爾特,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教授
本書以現實主義的理論假定為基礎,對自由主義霸權為何難以持久做瞭非常深刻的分析。閱讀此書,讀者會聯想到一個問題:為何任何意識形態都不可能建立永久性的國際主導地位?在中美戰略競爭加劇之際,閱讀此書有助於人們理解,為何現實主義者認為中美戰略競爭不是意識形態之爭,不是發展模式之爭,也不是政治製度之爭。本書反對意識形態驅動的對外政策。讀者可以從本書瞭解到,為何現實主義理論傢們普遍反對輸齣意識形態。
——閻學通,清華大學教授
在眾多試圖解釋美國外交政策是如何以及為何如此災難性地齣錯的書籍中,本書是其中最好的一本。米爾斯海默找到瞭理論與當今世界的無序之間的最佳結閤點。
——斯蒂芬·金澤,布朗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本書如一把匕首直插美國執政理念的核心。
——羅伯特·梅裏,《美國保守派》編輯
理想主義者和現實主義者都需要閱讀這一係統性的傑作。即使你不同意書中的觀點,它也會讓你思考自己的看法。
——羅伯特·D.卡普蘭,暢銷書作傢
##對上一本是個補充 把民族主義考慮進去是個很有價值的點 最近真的好火
評分##政策建議層麵相當有說服力,但是米爾斯海默想要的目標,“給國際關係學說添加人性基礎”,卻並未達成。以民族主義否定全球自由主義,實際上是將前者定義為韋伯式民族國傢支持的價值多元論這一“basic fact of life”;後者不成立是因為國際社會是無政府的,但霍布斯式的自然狀態並不能很好地刻畫當代國際處境,他主張的“現實主義”理解並不“現實”。自由主義以權利至上的圖景,不僅僅是美國政治決策層的幻覺作祟,而是整個19世紀自由主義的普遍曆史圖景的遺産,以為人類最後會徹底通嚮惟一的終點,“同一個世界”第一次有瞭“同一個夢想”。如果沒有清理這一曆史遺産,國際關係理論的學術基礎很難有說服力。
評分##“西方普遍認為,美國應該在全世界傳播自由民主、培育開放的國際經濟,並建立國際製度,按照美國的形象重塑世界,這樣世界會更加安全。但事實並非如此。相反,美國因奉行自由主義霸權政策,最終成為一個高度軍事化的國傢,不斷進行破壞和平、損害人權、威脅國內自由價值觀的對外戰爭,給世界和 平帶來瞭諸多麻煩。”
評分##全書就在論證美國不該將自由主義推廣全球,舉瞭很多失敗的例子,但同樣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二戰後德國、日本的民主製度是美國移植的,日本連憲法都是美國幫助製定的,書中也說瞭哥倫比亞和巴拿馬的移植也是成功的,所以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麼移植德日哥巴都成功瞭,而移植伊拉剋、阿富汗是失敗的?我想,德日移植之後,國內正義力量的健康成長是關鍵一環。此外,本書大概是機器翻譯,部分錯譯見書評。
評分##作者雖然站在現實主義者的角度批判瞭自由主義的可行性及美國政治精英的行為,但是不代錶他不支持自由主義,更不代錶他不支持美國政府。他隻是愛之深責之切地嫌棄他們幼稚而已。
評分##補.2020.9.10 #暫停書評真的惡心 讀的有點倉促 非常齣人意料的一本著作,從政治哲學上對自由主義的討論開始,為後麵的敘述鋪路。以往對於美國這些年在中東失敗的解釋更多齣於中東地區內政治、社會文化等角度齣發,但從國際關係宏觀角度解讀所謂“自由主義霸權”的理論確實不多。米爾斯海默把“自由主義外交政策在國際領域就是災難”的核心論點說得非常透徹清晰,不過美國吸取教訓變革外交思路的可能性依然不大
評分對自由主義霸權的解構還是不錯的,可是沒有深挖,仿佛宣揚自由主義隻是一種傳教士般誨人不倦的精神,可這背後的利益關係呢,地緣政治呢,沒攤開來講啊
評分##米爾斯海默的核心論斷是,自由主義所依賴的兩個前提——個體理性與個人權利——忽視瞭人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存在這一基本事實,個人生活在由無政府邏輯主導的國際體係之中,分屬於不同的民族國傢,由此導緻個體理性的範圍和個人權利的實現都高度受製於民族國傢體係。 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的主張,“絕對真理是海市蜃樓”。 仔細觀察施特勞斯的著作,可以發現他認為理性的長處不是發現真理,而是質疑已有道德準則和其他被廣泛持有的信仰。他曾評論道:“我們越是培養理性,就越是培養虛無主義:我們就越不能成為社會的忠誠成員。” 教育磨煉瞭我們的理性能力,但最終使得就第一原理達成共識變得更加睏難(而不是更容易)。 托馬斯·潘恩 政府歸根到底是一種“必要的惡”。
評分##此處本來有一個短評,因為...被移除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