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重金的《越南通史》是第一部以拉丁國語字寫作、使用新史學方法編撰的通史。陳重金在負責《東洋雜誌》的“學科”欄目時,撰寫瞭小學階段的“南史”篇章,從1914 年3 月第43 期開始連載,1917 年結集為《初學安南史略》(Sơ học An Nam sử lược)。1919 年10月陳重金在河內作序,1920年改名《越南通史》齣版,該書深入淺齣,引人入勝,是陳重金在越南史學領域的集大成之作。齣版至今,一直被視為文獻可徵、風格鮮明的信史,是越南史學名著。《越南通史》規模宏大,煌煌六百頁,堪稱鴻篇巨製,起自上古傳說時期的鴻龐氏(公元前2879—前258年),訖於20世紀初法屬殖民時期的1902 年。全書內容精煉而有係統,詳略得當,主要曆史細節均未遺漏。在1949年第3次修訂版的最後,作者增加瞭一份隻有一頁多的簡短“暫語” ,簡略提及瞭1945年保大退位並移交政權給越盟政府期間越南抗法運動的事。《越南通史》的“新”並非因其是第一部用國語字寫成的通史, 更重要的是作者是首位參考西方史學的科學性和先進性的學者, 剋服瞭中國傳統編年體史書敘事零亂、結構鬆散的缺點。將越南曆史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分為相對客觀的五個曆史時期,前後相因,將曆史事件按照時間順序編撰為有機整體。此外,封建時代的史臣隻關注帝王將相、皇後官僚的行動,以及王權爭霸之事,“國史”幾乎是權貴階層的“傢史”,完全缺少人民生活麵貌的記載。與封建時代史臣不同的是,《越南通史》除瞭記述這些內容,還開始注意到與人民實際生活緊密聯係的史事,如學習科舉、錢幣、度量、稅收、法律、社會、風俗、信仰等等,將關於人民的曆史寫入書中。
##作為越南史入門很不錯瞭,簡明扼要,就是淪為法國殖民地那段作者的立場太歪瞭。
評分##作者的態度和史觀在1920年非常的難得,不虛誇不張揚也不自我貶抑,是實打實地考據瞭許多東西,指齣瞭曆史事實中的很多問題,如神話時代或者姻親關係人物考辯等,不避尊者諱,對很多敏感問題也敢於秉筆直書。這本書本質上的目的是為瞭讓人們瞭解越南曆史的來龍去脈,就我個人看下來,有一種開化民智,以史為鑒,建設未來的味道。陳重金的際遇與梁啓超相比是十分有意思的,或許可以作為一個研究的視角?
評分##安南地區在上古時代的“中原化”程度不僅遠高於同時期的廣西、湘西(存在大量羈縻地區)。也高於普遍被認為是“先秦後裔”紮堆的珠江三角洲和“河洛正統”的福建。從公元前1世紀西漢吞並南越到《硃雀》中描述的中唐晚唐,長江以南的湘贛浙閩等地仍然呈現齣沿要道漢化殖民點分布,內陸山地各類俚人、洞主盤踞時,遠在天南的紅河三角洲倒是經常被洛陽當局視為“內地”。漢唐時期交州時常齣現名人儒士,存在感遠高於大部分長江以南“自古以來”地區,便是這種漢化和存在感的證明。
評分##安南地區在上古時代的“中原化”程度不僅遠高於同時期的廣西、湘西(存在大量羈縻地區)。也高於普遍被認為是“先秦後裔”紮堆的珠江三角洲和“河洛正統”的福建。從公元前1世紀西漢吞並南越到《硃雀》中描述的中唐晚唐,長江以南的湘贛浙閩等地仍然呈現齣沿要道漢化殖民點分布,內陸山地各類俚人、洞主盤踞時,遠在天南的紅河三角洲倒是經常被洛陽當局視為“內地”。漢唐時期交州時常齣現名人儒士,存在感遠高於大部分長江以南“自古以來”地區,便是這種漢化和存在感的證明。
評分##應該補的東西太多,自己讀過的東西還是太少,也不知道未來幾年究竟能搞齣點什麼來,充滿期望的同時又擔心焦慮。
評分##應該補的東西太多,自己讀過的東西還是太少,也不知道未來幾年究竟能搞齣點什麼來,充滿期望的同時又擔心焦慮。
評分##越南書名含義為越南史略,竊以為更閤適。
評分##寫書較為客觀公正(如果你看過韓國人寫的韓國史的話,你也會認為這本書很公正瞭)。這本書讀下來能對越南史有一定的瞭解,也能啓發思考一些問題。不過講法國人的部分還是拉偏架的,明顯是站在法國人的立場上說話,不知為何。可能是寫這本書的時候越南還是在法國人的統治之下吧。後麵1890年之後的內容極其簡略,幾頁紙就打發瞭,我想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一來作者寫書之時很多當事人及其黨羽親屬還活著,或許言之不便;二來作者本來打算再寫一本越南曆史的書籍的,可能打算放那本裏麵寫;三來這本書寫齣來之後作者時日無多可能打算生前寫完,就不擴展瞭;最後可能是作者覺得自己有立場不夠客觀,打算留給後人評說。
評分##這書再版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