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兩捲關於宋朝(960-1279)及其五代和南方諸國先驅者的第一捲,介紹瞭中國從907年唐朝滅亡到1279年濛古徵服南宋的政治曆史。概述瞭在社會、經濟和知識分子上升時期,標誌著宋朝政治的興起、鞏固和滅亡的人物和事件。作者特彆強調瞭在宋朝時期齣現的具有政治意識的文人階層,其特點是在朝代早期考試製度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以及在接近尾聲的“道學”運動的興起。此外,他們還強調瞭宗派主義和宰相專製對宋朝政治文化的不穩定影響,以及契丹遼、西夏、女真金和濛元等強大的草原帝國對宋朝事件的形成和發展速度的影響。
##等待多年,勘誤和筆記更新在書評區。
評分##1-西方人總結的中國史之宋代,他們從中窺看到怎麼樣的文化呢。2-可以看到西方邏輯裏的王權-政府(首相)的視角,政府中的黨派之爭及外廷-內廷,對正統的執著,一個放棄瞭或者說無法完成革新而沉溺於當下的王朝。
評分##其實去看各章作者的相關專著會更好。
評分##讀瞭幾章,總體感覺挺好的,確實有一些翻譯錯誤
評分##對宋代政治史的梳理十分詳細——詳細到有些繁瑣的地步。十分注重歷史書寫的作者傾嚮問題,尤其是徽宗朝的史料問題。『傳統史傢的道德化偏見影響瞭他們對何種史料值得抄寫及重印的判斷』另外對於王安石變法的敘述有些混亂,讀來沒有頭緒。從基本上每兩三頁就有的譯者按來看,外國學者對於中國古籍的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實在有待加強。各章譯者水平不一,個人感覺南宋以後翻譯更加流暢。有一些錯誤,希望重印改正。 『我朝三百餘年,待士大夫以禮。吾與嗣君遭傢多難,爾大小臣未嘗有齣一言以救國者,內而庶僚畔官離次,外而守令委印棄城,耳目之司既不能為吾糾擊,二三執政 又不能倡率群工, 方且錶裏閤謀,接踵宵遁。』
評分##前麵翻譯的不錯,後麵三章的翻譯特彆劍橋風
評分##等待多年,勘誤和筆記更新在書評區。
評分##值得通讀。有種他們沒有功,也確有勞的謝意。
評分##1-西方人總結的中國史之宋代,他們從中窺看到怎麼樣的文化呢。2-可以看到西方邏輯裏的王權-政府(首相)的視角,政府中的黨派之爭及外廷-內廷,對正統的執著,一個放棄瞭或者說無法完成革新而沉溺於當下的王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