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詹姆斯在小說史上的地位,便如同莎士比亞在詩歌史上的地位一般獨一無二。
◎開創19世紀西方心理現實主義小說先河的文學藝術大師,生前三度(1911年、1912年、1916年)獲諾貝爾文學奬提名。
◎2004年戴維•洛奇《作者,作者》、科爾姆•托賓《大師》、阿蘭•霍林 赫斯特《美麗麯綫》集體緻敬的對象,因為這三部小說的問世,2004年被稱為“亨利•詹姆斯年”。
◎李和慶、吳建國教授主編,李維屏教授作序推薦,2020年全新譯本,更加符閤現代讀者閱讀口味。
◎經典代錶作《一位女士的畫像》多次改編美劇電影,著名影星妮可•基德曼曾齣演女主伊莎貝爾。
《一位女士的畫像》是美國文豪亨利•詹姆斯早期創作中深具代錶性的經典之作,以繾綣繁復的典雅語言和細密流程的情節編排,描寫瞭年輕漂亮、活潑開朗、充滿幻想的美國姑娘伊莎貝爾如何麵對一係列人生和命運的抉擇。作品展現的依然是詹姆斯曆來所關注的歐美兩地的文化差異和衝突,深刻探究瞭自由、責任、愛戀、背叛等倫理問題。本作是品鑒亨利•詹姆斯的絕佳途徑。
【關於作者】
亨利•詹姆斯,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語世界最重要的文學大師,西方小說傳統的終結者,約瑟夫•康拉德、T.S.艾略特、博爾赫斯、卡爾維諾、約瑟夫•海勒、格雷厄姆•格林、羅伯-格裏耶、喬伊斯•卡羅爾•歐茨、戴維•洛奇、科爾姆•托賓等眾多作傢一緻推崇的作傢中的作傢。
小說終結於福樓拜和亨利•詹姆斯。——T.S.艾略特
亨利•詹姆斯在小說史上的地位,便如同莎士比亞在詩歌史上的地位一般獨一無二。——格雷厄姆•格林
亨利•詹姆斯,美國小說的偉大動力源,小說傢的小說傢,我們的普魯斯特。——菲利普•羅斯
因其寫作技巧和藝術獻身精神,亨利•詹姆斯一直以來都是作傢的作傢。因其作品給詮釋所帶來的挑戰,他成為批評傢的作傢。同時因為他那些令人深感興趣的性格謎團和私人交往,他也成為傳記作者的作傢。——戴維•洛奇
【翻譯底本說明】
長篇小說《一位女士的畫像》於1880年10月至1881年11月間以連載形式首次發錶於英國《麥剋米倫雜誌》(Macmillan’s Magazine)。1881年6—9月間,亨利•詹姆斯以上述連載版為底本對小說進行瞭修訂, 隨後將其送交美國霍頓—米夫林齣版公司(Houghton,Mifflin and Company)齣版單行本,該版本於同年10月推齣。一個月後,英國麥剋米倫齣版公司(Macmillan & Co.) 參照美國版單行本推齣瞭該小說的英國版。1907年,亨利•詹姆斯以美國版單行本為底本對這部小說進行瞭全麵修訂, 並將其收入由他本人親自編訂的24捲本小說作品集(即“紐約版”)中齣版,該版本與1881 年單行本內容差彆較大。
本譯本係從牛津大學齣版社1986年版《一位女士的畫像》譯齣,其所用底本為1907年“紐約版”,正文前有作者序言。
##動則長達兩三頁不分段的心理分析,讓人直呼過癮。人物也是非常個性鮮明瞭,但我真想扇伊麗莎白兩巴掌啊,賤不賤呐您~
評分“文學魚子醬”亨詹代錶作,全新譯本,更符閤現代閱讀習慣。弗蘭岑:閱讀有意義的作品的習慣,必須在他或她非常年輕時“深刻地塑造”。 換句話說,父母至少要有一人堅持閱讀嚴肅書籍,並鼓勵孩子效法。 在東岸,特權階級的父母鼓勵閱讀:正如高雅的人應懂得品賞魚子醬和優質勃艮地,他也應該懂得欣賞亨利 ·詹姆斯。
評分“文學魚子醬”亨詹代錶作,全新譯本,更符閤現代閱讀習慣。弗蘭岑:閱讀有意義的作品的習慣,必須在他或她非常年輕時“深刻地塑造”。 換句話說,父母至少要有一人堅持閱讀嚴肅書籍,並鼓勵孩子效法。 在東岸,特權階級的父母鼓勵閱讀:正如高雅的人應懂得品賞魚子醬和優質勃艮地,他也應該懂得欣賞亨利 ·詹姆斯。
評分##【2020084】女主人公人見人愛的程度已經使得本書遠遠看去仿佛最酸最臭的那種瑪麗蘇瞭,但是有一說一,越讀越香【喂】這哪裏是一位女士的畫像呢,這是一群女士的畫像啊,從硬核小白兔潘茜,到悲情老狐狸梅爾夫人,從耿直豹子頭斯塔剋波爾,到佛係大海狗杜歇夫人……以及為我們貢獻瞭最多心理活動的聰穎中保有天真、幸運中透著倒黴的黑天鵝伊莎貝爾,三百六十度環拍,各種光彩照人。男士們畫得也幾好,尤其拉爾夫和奧斯濛德,一正一負的磁極兄弟,奉獻/壓榨,仁慈/冷漠,護身符/掃把星,好人不長命/禍害遺韆年。平淡而冷酷的結尾摑瞭瑪麗蘇好大一個耳光。亨詹老師抖起機靈來像個冷調的簡奧斯汀:“一樁婚事的本質就是供人隨意批評。”“他的臉就像一隻紙糊的燈籠,雖然點亮瞭,卻搖曳不已。”“我就像一隻美洲豹,渾身都是缺點。”#每月打卡
評分##美式小說我真的接受無能,可能是翻譯的原因
評分##古典的終結,也是“浪漫”的終結。雖然錶麵看來還是大莊園裏婚喪嫁娶做媒那點事,但骨子裏有反奧斯汀的敘事,原本故事大結局的姻緣成為心理剖析的另一個起點,女主角從被做媒到去做媒兩重身份的轉化中,走進的另一個鏡像身份看清自己的處境。無所事事的“世外高人”形象帶有同時代男性作傢難得的自省,看起來最超然物外實際最需要物質裝點來應證自己的存在,把奧斯丁點到為止的財産對婚姻的意義放到更深的文化心理維度去探討,多角戀愛關係的試探也是“天真無邪”美國和陰魂不散老歐洲的對峙。在另一個層麵,那位錶哥的動機也值得深挖,可以說是更廣闊的愛,也可以說這就是一位願意為想象冒險浪漫讀物消費的舊時代讀者。
評分##溫吞,節奏慢,無聊,仍然是詹姆斯喜歡的美國小姐,英國紳士那些主題,讀起來真的不帶勁。可能我對上流社會的生活無感吧!無法理解他們的思想行為,始終感覺隔瞭一層。他們是人生觀察傢,卻不用投入實際生活受氣。總在無休止的辯論。讀這些上流社會文學世界,有很重的隔膜感。亨利詹姆斯總體而言是現代主義的,故事情節真的非常清淡,就連求婚拒婚這些場景寫起來也沒有任何波動。真真是水波無痕。唉,真的欣賞不來。虛假、瑣屑、含蓄、無聊、平淡… “也許我永遠不會結婚--永遠。我完全有權利這樣做;你這樣逼迫一個女人,強迫她違背自己的意誌,這是很殘忍的。如果我讓你感到痛苦,我隻能說對不起。這不是我的錯;王能為瞭讓你高興就嫁給你。我不會說,我永遠是你的朋友,因為我覺得,在現在的情況下,說這種話就像是在嘲諷你。”
評分##伊莎貝爾追求的是特殊的那個異性,從不存在於自己所劃分的類彆裏,到頭來卻選擇瞭一個欺騙自己的男士,不過就如他錶兄論述經曆苦難纔能看到鬼那一段,一個人總要經曆纔懂得一切都是有所值。往往太過紳士和禮貌甚至循規蹈矩的人無法贏得對方的芳心,而那些敢於鋌而走險齣奇招的混子們卻攫取她的芳心,這也是個諷刺,所以該如何做,該怎樣去看,該看淡一切還是奮起直追,那都是充滿變數無法計算的人生奇遇。結局留白太多,也迴味無窮。
評分##詹姆斯冗長拖遝的風格是需要適應的。前半本幾欲放棄,究其原因,還是19世紀的求偶風格與如今相去甚遠,故覺文風本身成為一種纍贅。後半本描寫婚後漸入佳境,不禁感慨,原來不幸的婚姻古往今來不會相差太遠。而奧斯濛德實施的精神虐待和包麗男友之輩的PUA伎倆也沒有太大的區彆!在那個時代對一個“女士”而言,去和留是需要經曆一番掙紮的抉擇,如今的女性have come a long way!男男女女,如何不在迷戀麵前低到塵埃,或者說,如何辨彆愛和控製,可謂成長教育裏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