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作者是钱穆。
##如果大师的口语也能像文字这样高清就好了,也只有大师这样的积累,才能把主要朝代的各个制度浓缩成薄薄的一本书。看完之后觉得看过的几乎所有电视剧都不那么严谨了。今制应说几无创新,皆为古制的微调(否则六亲关系也不能准验)。装帧好,只是有点不耐磨。
评分##如果大师的口语也能像文字这样高清就好了,也只有大师这样的积累,才能把主要朝代的各个制度浓缩成薄薄的一本书。看完之后觉得看过的几乎所有电视剧都不那么严谨了。今制应说几无创新,皆为古制的微调(否则六亲关系也不能准验)。装帧好,只是有点不耐磨。
评分##钱穆先生纵观中国两千年帝制时代的组织架构、政治、经济制度及科举制度。从汉唐到宋明清,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封建专制,而是一个庞大的政治体系以及从无到有不断完善的过程,虽然有流弊之处,但也让中华文明沿袭至今。讲历史可叫人不武断,受教了。
评分只有钱穆这样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师才能把浩浩荡荡两千年的制度变迁信手拈来地浓缩在这薄薄一百来页的小册子里。虽然这只是个演讲稿,但其信息量绝不亚于一部巨著。恨没有早点拜读,日后也必将再读。不过,就钱穆先生对清朝的评论而言,又觉得稍有偏见,试想几十万人的东北部落何以问鼎中原,延续国祚二百多年并奠定今日中国多民族大一统的局面,仅仅靠法术或伎俩恐怕难以解释。即便满洲统治者是出于维护自身部族利益羁縻压迫汉族知识分子,其制度安排不可谓不精妙不有效,而这如今这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智慧的一部分,仍然值得研究、扬弃。
评分##薄薄一本把中国几千年政治历史囊括,给了我一些对历史误解的纠正和了解,不得不佩服钱老的学问。据说本书有删减,但不碍它的价值,当然部分地方,钱老可能也有他的偏见。看到最后一章实在有些对现今的感言,约估不能胡言乱语。对待历史和现今之现象形态不能一棒子打死,有沉疴痼疾之延绵,也有传统教化和浩大环境之影响,所以暂且先自我消化提升,多看多学,领悟体会。
评分##非常诚恳也细致的历史分析作品。看完之后突然觉得通透了很多。没有制度能一成不变,能管牢几百年。从这个角度说,至少我们还有那么久的历史可以反复咀嚼。
评分##通俗易懂
评分##学术性较强,草草翻过一遍,以后有机会再细读吧
评分##和我以前对中国两千年历史的粗略认知不同。钱穆并不强调阶级斗争,事实上,伯林也认为马克思过于强调阶级斗争,钱穆是从一种皇帝、政府和人民三者的协同配合来看过去的历史的。但事实上压迫剥削当然是存在的,这从以前的多次农民起义就能看出。但从建立一个和谐自由的现代中国来看,中国过往的历史真的很值得参考,有值得学习的制度和执政思想,因为这是我们民族自己的历史,用来反思和指导我们民族自己的未来是非常合适和自然的。难得的是钱穆的看法是中国政治传统自成一派,与西方不同,而并不是谁更在一种唯一的标准上更先进,这种解读其实是非常解迷津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