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款式大系(男大衣风衣款式图设计800例高等院校纺织服装类十三五部委级规划教材)/

服装款式大系(男大衣风衣款式图设计800例高等院校纺织服装类十三五部委级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贤昌曾丽... 编
图书标签:
  • 服装设计
  • 男装
  • 大衣
  • 风衣
  • 款式
  • 纺织服装
  • 教材
  • 设计图
  • 服装款式
  • 十三五规划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火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东华大学
ISBN:9787566912305
商品编码:30197479599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服装款式大系(男大衣风衣款式图设计800例高等院校纺织服装类十三五部委级规划教材)/
  • 作者:何韵姿//胡蓉蓉|编者:陈贤昌//曾丽
  • 定价:88
  • 出版社:东华大学
  • ISBN号:9787566912305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1-01
  • 印刷时间:2018-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354
  • 字数:792千字

内容提要

何韵姿、胡蓉蓉著的《服装款式大系(男大衣风 衣款式图设计800例高等院校纺织服装类十三五部委 级规划教材)》与时俱进,选取了近年来市面上流行 的各类男装大衣风衣款式,其中包括柴斯特族礼服大 衣、阿尔斯特族防寒出行外套,巴尔玛肯族风雨外套 以及休闲外套等。也涵盖了巴斯尔时代晚期、摩登浪 漫主义时期、好莱坞风潮的立裁男装时期、宽松版型 的战后时期、“垮掉的一代”、优雅嬉皮时代、反叛 朋克、雅皮时期、POP时期、Dressing Down时期等各 个时期的经典作品,分别画出了款式图。
     本书力求展现设计手法灵活,具有一定结构处理 变化技巧的服装款式。在款式构成变化的基础上,还 研究了服装的装饰规律、装饰与服装造型的关系以及 服装装饰的手法,使服装款式构成*趋于完善和充实 。书中大量的例图以及案例分析可帮助读者对内容的 理解。本书适宜用作企业从业人员的参考工具书,也 适合各类服装院校学生作为“服装款式设计”课程的 用书。
    

作者简介

胡蓉蓉,2014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设计艺术学文学硕士,现任教于广东培正学院艺术设计系,担任服装设计专业教师。 曾担任湖南电视台《女性风景线》栏目组“世界小姐靖港十二金钗选美会”活动的服装设计师。发表过多篇专业论文与服装设计作品。曾在NAPOLEON男装品牌公司担任设计师。

目录

第一章 款式设计概述
第二章 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章 款式图设计
大衣篇
风衣篇
第四章 款式局部细节设计
参考文献
后记


好的,为您撰写一本关于服装设计领域的其他书籍的详细简介,该书与您提到的《服装款式大系(男大衣风衣款式图设计800例)》在内容上有所区别,重点介绍其他服装品类或设计理论。 --- 《现代女装结构设计与立体剪裁实践》 丛书系列:高等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高等院校服装设计、服装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高度实践导向的女性服装结构设计与立体剪裁技术教程。不同于侧重于特定品类(如男士大衣和风衣)的款式图例集,本书将教学重点聚焦于女性服装形态的构建基础、立体造型的原理以及复杂结构的处理技法。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从基础人台的理解、面料特性的分析到高级立体剪裁工艺的完整流程。全书内容结构清晰,理论深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结构逻辑思维以及精湛的服装制作手艺。 第一部分:服装结构基础与人台解析 本部分内容主要涵盖了理解服装形态生成的底层逻辑。它详细阐述了人体结构与服装之间的关系,构建了服装设计中的“三维语汇”。 1. 人体形态学与服装测量标准: 深入剖析了女性人体关键部位的形态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内容包括传统服装测量点的定义、动态测量技术,以及如何根据不同体型(如标准、丰腴、娇小体型)调整服装的基准尺寸。特别强调了“基准体型”的建立与修正,为后续的立体剪裁提供准确的参照系。 2. 基础省道与服装平衡: 详细解读了构成服装立体感的核心元素——省道。阐述了省道的功能(塑形、收省、放量)及其在不同服装结构中的作用。内容涵盖了胸省、腰省、肩省、省道的转移与合并技术,确保服装在人体上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和流畅的线条感。 3. 面料特性与剪裁适应性: 本章侧重于材料科学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探讨了不同类型面料(如平纹组织、斜纹组织、针织物、悬垂性面料)的物理特性(如弹性、缩水率、抗皱性、垂感)如何影响剪裁的松量设定和省道的处理方式。讲解了预缩水处理、版型预定型等关键预处理步骤。 第二部分:立体剪裁核心技术与形态构建 本书的核心篇章,聚焦于如何利用人台进行直接的造型创作,这是区别于平面制版思维的关键所在。 1. 基础褶裥的造型艺术: 系统讲解了服装上常见的褶裥类型及其在不同位置的应用,包括箱型褶、倒褶、活褶(如百褶、风琴褶)的原理和操作技巧。重点演示了如何在人台上精确控制褶裥的开口大小、深度和走向,以实现设计意图。 2. 结构单元的立体塑形: 深入剖析了连衣裙、半裙、上衣等核心女装单品的立体剪裁流程。以经典A字裙、铅笔裙为例,演示如何通过人台 draping 确定裙身的线条和收省点。对于合体型上衣,详细展示了袖窿的形成、肩线的定位以及侧缝的调整过程,强调服装与肩峰、肘部、腰部的贴合度。 3. 复杂领口与袖型的立体处理: 本部分是技术难点攻克。详细讲解了如彼得潘领、青果领、垂坠式领(Cowl Neck)、船形领等复杂领型的立体制作方法。在袖型方面,重点教授了公主袖、泡泡袖、羊腿袖等具有明显立体廓形的袖子的纸样调整与人台上绷带固定技术,确保袖山的高耸度和袖型饱满度。 第三部分:结构设计的高级应用与创新实践 此部分内容面向进阶学习者,侧重于结构设计在高级时装和定制服装中的延展与创新。 1. 廓形重构与空间造型: 探讨了如何打破传统结构限制,通过增加内部支撑(如衬垫、衬骨、鱼骨)或利用结构支撑物(如网纱、硬衬)来创造非人体形态的雕塑感廓形。内容涉及巴洛克风格的结构支撑、新艺术运动的流动线条在现代服装中的转化。 2. 结构性装饰的集成: 讲解了将装饰元素(如荷叶边、褶饰、抽褶)作为结构组成部分进行设计的方法。例如,如何设计一种具有内在支撑力的抽褶,使其能够独立于服装主体保持形态,而非仅仅是附加的装饰。 3. 数字化辅助与三维模拟: 简要介绍了当前行业中如何将立体剪裁的实践成果,转化为三维服装设计软件(如CLO 3D, Optitex)中的数字模型,以实现虚拟试穿、面料仿真和早期结构修正,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适用对象 本书特别适合服装设计、服装工程、服装表演专业大专及本科阶段的学生。对于希望从平面制版思维转向更具空间感和造型感的时装设计师、版师以及服装工作室的技术人员,本书亦是重要的参考手册。 本书特色 高度实践导向: 步骤图示化,每一步骤都配有清晰的人台操作细节图。 理论支撑: 结合服装工程学原理,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而非单纯的“怎么做”。 专注于女装形态: 深入挖掘女性服装特有的曲线美和结构挑战。 覆盖全面: 从基础省道到高级雕塑廓形,形成完整的技术链条。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严密,看得出是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打磨出来的。它不像市面上某些“大图集”那样只是把图片堆砌起来,而是有清晰的层级结构。它首先从最基础的男大衣形制入手,比如A字型、H型、茧型,然后逐步深入到不同功能(如防雨、保暖、礼仪)所衍生的特殊结构。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似乎还融入了一些国际顶尖男装品牌的标志性设计元素分析,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那种廓形和剪裁的精髓是模仿不来的。对于想成为独立设计师的人来说,理解这些“设计基因”是至关重要的。我尝试着用书中的一些结构组合原理,尝试设计了几款融合了东方禅意剪裁和西方大衣廓形的款式,效果出乎意料地和谐。它的价值不在于提供可以直接抄袭的“成品”,而在于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设计语言”和“结构语法”,让学习者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构建自己的设计体系。

评分

这本画册简直是设计灵感的宝库,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在校学习服装设计,经常需要在各种款式中寻找突破口的学生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特别喜欢它对细节的处理,比如领型的变化、口袋的布局,以及门襟的处理方式,每一处都展现了成熟的设计师对人体结构和服装功能性的深刻理解。书中收录的案例数量庞大,而且质量非常高,绝对不是那种应付了事的草图堆砌。翻阅时能清晰地感受到不同年代、不同地域风格的交融与演变,让人在学习具体版型的同时,也能建立起对男士外套设计史的宏观认知。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经典款式的演变路径,比如海军大衣如何被现代设计师解构和重塑,这种深入浅出的展示方式,远比枯燥的理论书籍来得有效。如果说有什么遗憾,可能就是部分图例的色彩搭配可以再大胆一些,不过考虑到这是一本偏向于基础和经典结构解析的教材,其严谨性是完全可以理解和赞赏的。它为我的期末设计作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框架,让我不再只是停留在“我觉得应该这么做”的初级阶段,而是能有章可循地进行创新设计。

评分

从一个业余爱好者的角度来看,我购买这本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高级男装定制。我过去看到一件版型极佳的大衣,总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但不知道具体好在哪里。翻阅这本书后,我才真正明白了“立领的微小角度”、“肩线的延伸感”以及“后中分割线的设计”是如何共同作用,塑造出那种挺拔而优雅的气场。书中对“风衣”的部分,特别是对雨天穿着功能性与造型美学的结合分析,让我对这种单品的认知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它让我意识到,即便是最简单的直筒大衣,其内部结构也隐藏着复杂的工程学和美学权衡。虽然我不会真的拿起剪刀去裁剪,但这本书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服装品质的鉴赏能力。它就像一本给眼睛做训练的教科书,让我看任何男士外套时,都能迅速聚焦到其设计的核心骨架上,而不是被花哨的色彩或配饰所迷惑。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套教材的学术严谨性令人称赞。虽然书名听起来像一本技术手册,但其背后所蕴含的设计理论和历史脉络是极其扎实的。我是一名研究生,在撰写关于男装发展趋势的论文时,这本书提供了大量可以引用的视觉佐证和结构分析。例如,它对不同面料在特定款式下的垂感和形态影响进行了微妙的区分展示,这一点在平面的二维图中实现起来难度很高,但该书做到了。此外,书中对“功能化设计”与“装饰性设计”之间的平衡点进行了大量的案例探讨。比如,如何在保留军装元素的同时,将其转化为适合都市日常穿着的时尚单品,这些过渡和转化的节点,书中都有非常细致的图解说明。它教导的不仅仅是如何画出这些衣服,更是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背后的环境、材料和穿着者的需求是什么。这对于培养一个有深度的设计师至关重要。

评分

作为一名在职的设计师助理,我常常需要在短时间内为项目提供大量不同风格的初步概念草图。过去,我们可能需要翻阅大量过期的时尚杂志或者在网上费力搜集零散的资料,效率非常低下。这本《服装款式大系》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我的工作流程。它的实用性体现在其清晰的分类和精准的图示上。它不是那种只展示最终效果图的书,而是着重于结构和比例的展示,这对于版型师和制作团队的沟通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风衣”系列的处理,从经典的斜纹棉布战壕风衣到现代高科技面料的改良款式,各种腰带系法、肩章设计、雨挡(枪挡)的结构细节都标注得一清二楚。这种对功能性细节的关注,体现了编者对服装工程学的重视,而不是单纯停留在美学层面。这本书更像是一个视觉词典,当我需要快速确认某种特定历史款式的标准比例时,我总能从中找到最权威的参考。它大大缩短了我从概念到初稿的时间,是工作室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