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抗战时期福建兵员动员研究
定价:88.00元
作者:兰雪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201173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论述了福建本地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前线兵源不足时,福建地方兵役机构严格执行政策,落实兵员动员宣传工作,积极征兵,为前线充补大量兵员,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全书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绪论、福建兵员动员的背景与有利条件、福建兵员动员的法规体系与组织机构、福建兵员动员的准备,以及重点描述了福建兵员动员的具体实施情况及兵员动员的成效与影响。
目录
章 绪论/001
第二章 福建兵员动员的背景与有利条件/012
节 国民兵员动员的背景/012
第二节 福建兵员动员的有利条件/023
第三章 福建兵员动员的法规体系与组织机构/036
节 国民兵役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036
第二节 国家兵役行政机构的组建与调整/053
第三节 福建兵员动员的组织机构/059
第四节 役政人员的组织与训练/072
第四章 福建兵员动员的准备/081
节 振奋民众精神以准备动员/081
第二节 健全保甲以完善基层组织/096
第三节 宣传兵役以动员从军/107
第四节 组训国民兵以储备兵员/128
第五章 福建兵员动员的具体实施/149
节 福建兵员动员体制的完善与兵额配赋/149
第二节 壮丁调查、检查和抽签/156
第三节 壮丁征拨/174
第四节 优待出征抗敌军人及其家属/188
第五节 福建知识青年从军运动/208
第六章 福建兵员动员的成效与影响/236
节 福建兵员动员的效率/236
第二节 福建兵员动员的弊端及成因/254
第三节 福建役政弊端的改革与纠正/278
第四节 福建兵员动员评析/297
结 语/309
参考文献/318
附 表/336
作者介绍
兰雪花,女,1973年9月生,福建省南平市人,畲族。福建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风格透露着一股低调的内敛美学,它没有采用那种花哨的封面来哗众取宠,而是用一种近乎档案文件的素雅色调,辅以简洁的烫印字体,散发出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质感。这种设计语言,本身就在向读者传达一种信号:这本书的内容是严肃且有分量的,它更注重知识的内核而非表面的浮华。拿到书后,我特意感受了一下书本的装订工艺,它似乎采用了比较高级的锁线胶装技术,使得书本可以平摊在桌面上而不会费力,这对于需要频繁查阅和做笔记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反映了出版方对学术成果的尊重,也保证了书籍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耐用性,让人愿意反复摩挲和研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的设计风格颇具年代感,那种略微泛黄的纸张质感和历史照片的排版,一下子就将人带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书脊的字体选择,既有厚重感又不失清晰度。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出版社在纸张和印刷上的考究,阅读体验非常舒适,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样的实体书,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陈列,让人在翻阅时,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重量。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内容,但仅从外观和触感上来说,它已经成功地在众多学术著作中脱颖而出,展现出了一种沉稳而专业的风范,让人对里面的内容充满期待,觉得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收藏和细品的力作。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感觉非常大气沉稳,它仿佛不是一本单纯的论述性书籍,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历史文物。从侧面看,书脊的厚度就显示了其内容的丰富性与资料的详实度,让人一眼就能判断出这是一部有分量的专著,而非浅尝辄止的概述。封面在色彩运用上极为克制,可能采用了暗沉的墨绿或深蓝作为底色,配以米白色的文字,这种对比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保证了现代阅读的舒适度,整体视觉效果非常和谐统一。这种经典且永恒的设计选择,预示着书中所探讨的主题具有持久的研究价值,它不仅仅是针对某一特定时期的记录,更可能触及到更深层次的社会动员规律,让人对其内容深度充满敬意。
评分初翻阅目录时,我就被其清晰的结构和严谨的逻辑所吸引。章节的划分非常科学,从宏观的政策背景到微观的基层实践,层层递进,脉络清晰可见。尤其是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和时间轴的梳理,看得出作者在前期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这些基础的铺垫为后续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对于理解复杂历史事件的动态过程至关重要,它像一张精确绘制的地图,指引着读者逐步深入到研究的核心地带。这种学术规范的体现,让这本书在众多历史研究中显得尤为可靠和专业,让人相信它所呈现的观点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推敲的,对于希望系统性了解相关课题的读者而言,无疑提供了极佳的阅读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设计得非常人性化,阅读起来丝毫没有传统学术著作那种枯燥和拥挤的感觉。字体的字号适中,行间距的把握也恰到好处,即便是面对大段的文字论述,眼睛也能轻松跟进,不会感到压迫感。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图表和引文的引用处理,做得极为得体。那些重要的原始资料和数据图示,被巧妙地穿插在正文之中,既没有打断阅读的流畅性,又起到了有力的佐证作用,极大地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整体的视觉感受是开放且通透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阅读历史文献的门槛,让即便是对该领域不太熟悉的入门者,也能比较轻松地跟上作者的思路,享受一次愉快的知识探索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