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抗日戰爭軍事史料叢書:八路軍 參考資料(6)
定價:58.00元
作者:本書編審委員會著
齣版社:中國人民解放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0657132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抗日戰爭軍事史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的《八路軍參考資料(6)(精)/中國抗日戰爭軍事史料叢書》選編瞭日、僞的曆史文電、憶述文章及日記、筆錄、評述等資料,按照時經事緯、專題集中的體例編纂,從盧溝橋事變、中日全麵戰爭爆發、八路軍開闢敵後戰場與日軍初期的“肅正作戰”到日本“以華製華”政策在華北的實施等內容。本書資料來源於:從日本軍戰史、現代史資料及曆史檔案選取日文資料,從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華北、東北地區檔案館選取中文資料,這些資料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為其罪行進行掩飾、開脫和美化等情況,對中國黨和廣大抗日軍民加以歪麯、貶低和誣衊,但也從反麵證明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錄
盧溝橋事變與中日全麵戰爭 盧溝橋事變的爆發與日軍大舉增兵華北 日本中國駐屯軍司令官多田駿關於華北問題的聲明 日本關東軍關於集中兵力於山海關附近嚮參謀本部的報告 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南次郎關於調集航空兵的命令 日本陸軍次長古莊乾部就華北自治問題緻關東軍、中國駐屯軍 參謀長及南京、北平、上海武官的電報 日本對華作戰方案 日本參謀本部製定的《華北處理綱要》 日本陸軍省製定的關於《西安事變對策綱要》 日本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關於對蘇對華戰略的意見書 不可思議的預告 日軍參謀本部作戰課課長河邊虎四郎關於盧溝橋事變爆發時的 形勢判斷 清水節郎筆記 日本北平特務機關輔佐官寺平忠輔有關盧溝橋事變的記述 日本內閣會議關於處理盧溝橋事變的決定 日軍參謀總長載仁親王關於調關東軍一部派往華北的命令 日軍參謀總長關於調駐朝的第二十師團派往華北的命令 日本中國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披露其任職的真相 日本內閣會議關於派兵華北的聲明 日本海軍軍令部關於掩護陸軍增兵的電報 日本軍令部、參謀本部關於海陸軍在華北作戰的協定 日本海軍軍令部關於海軍對華作戰的秘密方案 日本參謀本部關於組建臨時航空兵團的命令 日本中國駐屯軍作戰計劃 日軍各參戰部隊有關情況 日軍參謀總長關於廢止“臨命第400號”給中國駐屯軍 司令官的指示 日軍參謀總長賦予中國駐屯軍司令官新任務的命令 日軍參謀總長關於增派第五師團等部隊至華北的命令 日本海軍軍令部總長博恭王關於聯閤艦隊司令官配閤 華北增兵的命令 日本海軍軍令部總長關於聯閤艦隊司令官配閤平津作戰的命令 日本中央統帥部對華作戰計劃 日本內閣會議關於放棄不擴大方針的決定 日軍參謀總長關於組建華北方麵軍等部隊的命令 日軍參謀總長關於將華北方麵軍派往華北的命令 日軍參謀總長下達的關於華北方麵軍任務的命令 日本華北方麵軍司令官寺內壽一下達的關於準備攻勢的命令 八路軍參加平型關等戰役戰鬥 日本華北方麵軍會戰指導方略 日本華北方麵軍司令官下達的關於會戰命令的要點 日軍參謀總長嚮華北方麵軍司令官下達的關於“掃蕩” 河北中部的指示 日本參謀本部關於擴大華北方麵軍作戰區域的命令 日本華北方麵軍參謀長岡部直三郎關於反映第五師團 作戰的日記一則八路軍開闢敵後戰場與日軍初期的“肅正作戰”日本“以華製華”政策在華北的實施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每一次接觸新的史料研究成果,我都會帶著一種“打破固有認知”的期望。很多時候,我們對特定曆史事件的理解已經被主流敘事固化瞭,而深入的、未經篩選的原始資料,往往是挑戰這些既有框架的利器。我好奇這套叢書的選材和編輯思路,是否能在一些關鍵的軍事轉摺點上,提供齣與傳統觀點相悖的、或者至少是提供瞭全新視角的證據鏈。例如,在某些重大的戰役評估中,不同部隊的戰後總結報告之間是否存在明顯差異?這種差異性本身就是研究的富礦。我不是要尋找“顛覆”,而是尋求一種更加多維、更具辯證性的理解。如果這套書能夠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剖開曆史的肌理,揭示齣那些被刻意簡化或忽略的復雜性,那它就超越瞭一般的資料匯編,真正成為瞭一部有生命力的研究工具書。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確實挺講究的,拿到手裏分量十足,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這對於研究類史料書籍來說非常重要,畢竟需要反復翻閱和對比,質量不佳的話很快就會損壞。我尤其欣賞齣版社在細節上處理的嚴謹性,比如頁眉頁腳的設計,既保持瞭統一的視覺風格,又不會乾擾到正文的閱讀。裝幀上采用的綫裝或者精裝,讓它看起來更像是一套值得收藏的嚴肅學術著作,而不是普通的普及讀物。我翻閱瞭幾頁,發現索引和目錄的設置也相當清晰,對於需要快速定位特定戰役或人物資料的讀者來說,效率大大提高瞭。雖然我目前還沒有時間進行深入研讀,但從初步的翻閱來看,這套叢書在物理呈現上,無疑達到瞭很高水準,這為後續的內容消化打下瞭堅實的基礎。一本好的史料書,首先就得具備良好的閱讀載體,看得齣來,編輯和設計團隊在這方麵是下足瞭功夫的。
评分作為一名業餘曆史愛好者,我對史料的考證嚴謹性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購買這類資料匯編,最擔心的問題就是“二手甚至三手資料”的泛濫,或者引用來源標注不清的“張冠李戴”。因此,我非常關注這套書在原始檔案、電報、迴憶錄等一手材料的引用規範上做得如何。如果它能詳細列齣每份材料的原始齣處、檔案編號乃至發現的背景信息,那纔算得上是真正的“參考資料”。這不僅是對曆史的尊重,也是對讀者智識的負責。我期望看到的是那些曾經塵封在故紙堆裏的,未經後人過多修飾的“原汁原味”記錄。畢竟,真正的曆史往往隱藏在那些被忽略的、冗餘的細節之中,而不是宏偉的總結陳詞裏。這種對細節的執著,是衡量一套史料叢書價值的關鍵標尺。
评分說實話,我最初被這套書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叢書”的定位,這暗示著背後有一個係統性的研究框架,而非零散的資料堆砌。曆史研究最怕的就是碎片化,而一個成熟的叢書係列,往往意味著作者團隊對整個宏大敘事脈絡有著清晰的認知和梳理。我期待的不僅僅是原始文獻的羅列,而是更高層次的整閤與解讀。比如,它是否能夠清晰地勾勒齣特定時期八路軍在戰略部署、兵力調動以及後勤保障上的關鍵節點?如果能在不同師旅的側重點上做齣橫嚮對比,那就更具價值瞭。我希望通過閱讀,能夠建立起一個相對立體的、動態的曆史圖景,而不是靜態的時間軸。這套叢書的宏大目標,讓我對它能提供的學術深度充滿瞭好奇與期待,希望能看到那些教科書上往往一帶而過的細節被細緻地挖掘齣來。
评分閱讀曆史資料,常常需要一種代入感,去想象當年決策者在信息匱乏、資源緊張的條件下是如何做齣艱難取捨的。我個人對軍事史料中涉及的“非戰場因素”尤為關注,比如部隊在敵後根據地如何進行政治動員、經濟自給,以及如何處理與地方民眾的關係。這些社會和行政層麵的記錄,往往能揭示齣軍事行動背後的復雜生態係統。我希望這套叢書不僅停留在報告傷亡數字和火力配置的層麵,更能深入探討八路軍在極端環境下,如何構建其獨特的組織韌性和社會支持網絡。畢竟,戰爭的勝利不單是炮火的比拼,更是意誌和組織力的較量。如果能從這些參考資料中窺見一斑,那對於理解那段曆史的復雜性,將是極大的裨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