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魂斷大西洋
定價:26.00元
作者:二戰經典戰役編委會
齣版社:中國鐵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1321711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在德軍放棄瞭進攻英國本土的計劃後,德國海軍開始瞭和英國海軍的海上較量。由鄧尼茨發明的潛艇戰沒有以往戰爭的硝煙彌漫,卻因為通過對英國商船隊的打擊,對英國帶來瞭真正的傷害,實際威脅到瞭英國軍民的生活。本書通過講述潛艇戰的開端、發展以及*終結束,嚮讀者介紹通常意義上的戰爭之外的、真正影響到德英兩軍、兩國之間形勢的大西洋海戰。
內容提要
二戰時期,在放棄瞭登陸英國本土的“海獅計劃”後,希特勒在大西洋掀起瞭與英國的海戰。為瞭獲勝,德國海軍元帥鄧尼茨針對相對弱小的德國海軍並不是當時的海上霸主英國的對手,發起來針對英國一切船隻的潛艇戰,給英國造成瞭巨大的恐慌和損失。然而,由於日本在太平洋地區發起瞭對美國的太平洋戰爭,迫使一直保持中立的美國捲入瞭二戰。終,在英美兩大強國的共同攻擊下,德國海軍終輸掉瞭大西洋戰爭,為盟軍日後實施登陸作戰提供瞭海上安全保障。
目錄
章 斯卡帕灣的幽靈
鄧尼茨被這一道命令所睏擾,在這樣的限製下,潛艇還能有什麼作為呢?U-29號的告捷,使德國軍政要員們認識瞭潛艇的真正價值。從此,在廣袤浩淼的大西洋上,一場空前規模的商船襲擊戰拉開瞭帷幕。
No.1 希特勒偏愛巨艦大炮 / 11
No.2 “勇敢”號的災難 / 13
No.3 “雄牛”徵服斯卡帕灣 / 15
第二章 “巡洋戰”破産
丘吉爾又坐在過去他坐過的那張舊椅子上,看著1911年他親自安置的木製地圖箱,望著自己讓海軍情報局標注的北海地圖,不禁感慨萬韆。雷德爾萬萬沒有想到,希特勒竟如此迫不及待地要實現其獨霸全球的美夢,在他的海軍力量尚在蹣跚學步時,戰爭就打響瞭。“海軍上將施佩伯爵”號發齣瞭一聲驚天動地的爆炸聲,戰列艦像一幢高大的建築物頃刻塌陷。
No.1 重返海軍部 / 22
No.2 “海上巡洋戰” / 26
No.3 “海軍上將施佩伯爵”沉沒 / 30
第三章 “狼群”齣沒
鄧尼茨放齣的這些“獨狼”,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它們狠毒有餘。這些“窩囊的”白白錯過瞭兩次機會,功沒立成,還差點讓他們丟瞭命。“狼群”一旦發現獵物便緊緊咬住不放,要想甩開它或驅散它都非常睏難。
No.1 狠毒的“獨狼” / 38
No.2 失靈的 / 41
No.3 “快樂時光” / 46
No.4齣擊的“狼群” / 52
第四章 嚮深處進擊
法國的魏剛曾預言:“不齣3個星期,英國人就會像一隻小雞一樣被德國人擰斷脖子。”希特勒十分明白,隻要美國由羅斯福總統領導一天,他的徵服世界、與意大利和日本瓜分地球的計劃就一天不得實現。丘吉爾富有煽動力的演說吸引著眾多的議員。“我們將麵對的是一場比我們剛剛取勝的不列顛之戰更加艱苦和漫長的戰鬥,我們不妨就把它叫做大西洋之戰。”
No.1 不列顛告急 / 58
No.2 “狼群”張開大口 / 65
No.3 “大西洋之戰” / 71
第五章 “俾斯麥”神話
“雷德爾元帥,你們海軍都乾瞭些什麼啊?”希特勒終於發怒瞭,大聲地吼道:“你們海軍依舊縮手縮腳,沒有大的建樹,一直進展順利的潛艇戰反倒連受挫摺……”超級戰列艦“俾斯麥”號一個鯉魚翻身,希特勒的“”軍艦終於捲入瞭北大西洋冰冷的波濤。
No.1 “快樂時光”轉瞬即逝 / 76
No.2 “萊茵演習” / 86
No.3 “俾斯麥”號殞落 / 90
第六章 美洲起狼煙
丘吉爾的內心感到“分外高興”。日本人的進攻幫瞭他的大忙,使美國人終於站到瞭他們的一邊。希特勒狠狠地將拳頭砸在桌子上,咆哮著嚷道:“這群日本猴子連招呼也不打,就在美國屁股上捅瞭一刀。這下子,我們不得不和美國開戰瞭。”
No.1 美德兩國開戰 / 98
No.2 新的“幸運之海” / 103
No.3 哪裏還有淨土 / 110
第七章 刀光劍影北極綫
北大西洋亞索列斯群島位於直布羅陀海峽的空中警戒圈外,也在以英國本土為基地的空中巡邏機的作戰半徑以外,故有“黑洞”之稱。鄧尼茨整日在作戰室內坐立不安,焦急地盼望著能盡早收到潛艇群發現護航運輸隊的報告。如果發齣的無綫電波不但沒喚來“乳牛”,反而把敵方的驅逐艦招引來瞭,“狼群”就隻有自認倒黴,被活活當作“靶標”。
No.1 危險的“黑洞” / 122
No.2 救星般的“乳牛” / 127
No.3 “狼群”望洋興嘆 / 136
第八章 與“狼”共舞
羅斯福聽到這裏,終於明白英國人的心思瞭。丘吉爾聽完羅斯福的話,會心地笑瞭。他這纔摸清美國人的意圖。德國潛艇群像一群群餓狼撲入兩支船隊,撕咬著孤助無力的“羊羔”。鄧尼茨和他的艇員們士氣大增,深信大西洋海戰,他們已穩操勝券。
No.1 神氣活現的丘吉爾 / 140
No.2 偏嚮德國的鍾擺 / 145
No.3 大潛艇群 / 153
第九章 烏鴉啄地洞
鄧尼茨很清楚,從現在開始,潛艇戰不再是單純的破交戰和噸位戰,而是與德國整個的戰略形勢緊密相連,與德國的命運休戚與共。在盟軍的海戰記錄中,這一段曆史以“比斯開灣大屠殺”而著稱於世。鄧尼茨感到這簡直是一種諷刺:潛艇打不到商船,居然打起飛機來瞭。
No.1 絕不放鬆潛艇戰 / 162
No.2 烏鴉怎樣抓住鼴鼠 / 166
No.3 鄧尼茨的“誘餌” / 172
第十章 進軍比斯開灣
麵對改裝一新的潛艇,盡管鄧尼茨的口氣很大,其實心中卻並沒有多少把握。希特勒一直不動聲色地聽著與會者連續不斷的指責,凱塞林的發言終於使他控製不住瞭,他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英國的潛艇是能做到這一點的,可是我們的潛艇在直布羅陀海峽卻一無所獲!”一艘艘德國潛艇浮齣水麵,就在此時,盟軍的無綫電偵聽部門接收到瞭大量潛艇的明碼通訊信號——“彩虹”。
No.1 後的輝煌 / 176
No.2 殺嚮諾曼底的“農夫” / 183
No.3 “狼群”在“彩虹”中消失 / 188
作者介紹
二戰經典戰役編委會
文摘
序言
坦白說,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那種深刻到令人心悸的程度。作者似乎擁有洞察人性的能力,筆下的人物沒有絕對的善惡之分,每個人物都背負著各自的掙紮、秘密和無法言說的痛苦。我尤其對那位船長形象的塑造印象深刻,他麵對生死抉擇時的那種矛盾與堅韌,那種外錶冷酷內裏卻承載著沉重責任感的復雜性,讓我反復咀嚼瞭許久。尤其是當他們在絕境中相互猜疑、又不得不相互依靠的那段描寫,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心理刻畫。你看,在極端環境下,人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和最光輝的品質是如何交織碰撞的,作者沒有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把選擇的權利交給瞭讀者,讓我們去評判,去反思。這種處理方式,使得整本書的厚度遠超齣瞭一個簡單的冒險故事範疇,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在麵對巨大壓力和未知命運時,內心深處的真實寫照。我甚至在某些角色的睏境中,看到瞭自己生活中的影子,那種無力感和掙紮,真是讓人感同身受。
评分從文學技法的角度來看,作者的語言功底非常紮實,她的遣詞造句帶著一種古典的韻味,卻又不失現代敘事的流暢性。她很善於運用比喻和象徵,使得書中的意象非常豐富。比如,她將“迷霧”描繪成“吞噬一切希望的白色巨獸”,這種充滿力量感的錶達,一下子就讓抽象的情緒具象化瞭。更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在處理曆史背景和虛構情節的融閤上拿捏得恰到好處。你能感受到背後深厚的曆史考據支撐,但她從不讓曆史知識成為阻礙閱讀的磚塊,而是將其自然地編織進人物的命運和對話之中。讀起來,你既能感受到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故事本身的張力。這本書的文字不是用來“炫技”的,而是服務於故事氛圍的營造,每一個詞語的選擇都像是在精確地調校著整部作品的情感音階,讓人讀後迴味無窮,每一次重讀都能發現新的語言妙處。
评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深遠的感受,是一種關於“超越”的探討。它不僅僅記錄瞭一次艱難的航行,更像是一部關於人類精神如何麵對極限的哲學思辨錄。那些船上的角色,他們最終麵對的,可能不隻是冰冷的海水和無情的風暴,更是對自己生命意義的終極拷問。我欣賞作者沒有給齣一個廉價的“英雄主義”結局,而是將勝利的定義進行瞭拓展。真正的勝利,或許不是活著迴到岸上,而是在最絕望的時刻,依然能堅守住人性中那一點微弱卻不滅的光亮。讀完這本書,我腦子裏久久迴響的,不是具體的災難場麵,而是一種對“堅持”和“信念”的重新定義。它讓我開始思考,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願意為何種信念付齣代價,我能承受多大的痛苦而不至徹底崩塌。這無疑是一部能影響讀者世界觀的力作,它以海難為載體,承載瞭對生命本質最深刻的關懷與探索。
评分這本書的節奏控製,簡直可以用“張弛有度”來形容,高潮迭起卻又不失細膩的過渡。它並非那種全程都是驚濤駭浪的讀物,如果隻是單純追求刺激,可能會覺得某些段落略顯冗長。但正是這些看似“慢”下來的部分,為接下來的風暴積蓄瞭足夠的力量。作者巧妙地利用瞭航行途中的寂靜、無聊和日常生活的瑣碎,來反襯災難降臨時那種突如其來的恐怖。每一次的平靜之後,都預示著更猛烈的衝擊,這種鋪墊的手法,讓情緒的積纍達到瞭一個臨界點。我記得有一段描寫船員們在漫長等待中産生的集體幻覺,那種由極度疲勞和恐懼引發的錯覺,被描述得既真實又詭異,讀到那裏,我忍不住放慢瞭語速,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微的心理波動。這種高超的敘事節奏感,是很多同類作品難以企及的,它懂得什麼時候該讓你喘口氣,什麼時候又該毫不留情地把你推嚮深淵。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一絕,那種深邃的藍色和隱約可見的輪廓,立刻就讓人聯想到瞭無垠的大海和其中隱藏的未知。拿到手裏的時候,那種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厚實而有分量,讓人感覺手裏拿的不是一本普通的書,而是一段曆史的見證。我翻開扉頁,作者寥寥幾筆的序言,就勾勒齣瞭一幅宏大的時代背景圖,讓我還沒正式進入正文,就已經被深深地吸引住瞭。我特彆喜歡那種開篇就帶著強烈情緒的敘事方式,它不是平鋪直敘地告訴你故事的走嚮,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水手,帶著你繞過暗礁,直奔主題。通讀下來,我感覺作者對於環境的描繪有著近乎偏執的細緻,無論是風暴來臨前的海麵是如何翻滾、空氣中彌漫著怎樣的鹹濕氣息,還是船艙內部幽暗狹小的空間感,都刻畫得入木三分。這種沉浸式的寫作手法,讓讀者仿佛真的置身於那個驚心動魄的航程之中,耳邊似乎還能聽到船帆被撕裂的巨響和海浪拍打船體的轟鳴聲。讀完閤上書的那一刻,我甚至還有點恍惚,仿佛自己剛剛結束瞭一場漫長而艱苦的遠洋之旅,帶著一身的疲憊和滿足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