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属于《川味居家厨房》丛书系列。该系列书籍主要针对普通的家庭烹饪爱好者出版,选取川菜中或为大众喜闻乐见,或为川菜界中的不朽经典的菜品,采用一菜一图、全四色印刷的形式出版,适合家庭烹饪爱好者参考使用。本册内容包含火锅、干锅、砂锅等用“盆状器皿”装盛的菜肴。
陈夏辉 重庆小洞天饮食(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经济师,重庆市烹协餐饮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曾与人合编《四川烹饪基础教材》、《仿荤素食》;参加了《川菜烹饪事典》的编写,任编委、执笔人;曾与人合编《重庆江湖菜》、《重庆江湖小吃》;主持创制的“三国宴”赴台湾省参加2000年“台北中华美食展特别展”;且入典《中华烹饪名人大典》、《世界华人突出贡献专家名典》。 陈小林,中式烹调**技师。重庆电视台《食在中国》栏目顾问,《食海》杂志专栏作家,策划、主编出版了多部烹饪图书。
1 毛肚火锅
2 鸳鸯火锅
3 大河鱼火锅
4 牛肉火锅
5 鱼头美蛙锅
6 泡椒火锅
7 老鸭蹄花锅
8 乌鸡甲鱼锅
9 玉珠肥肠锅
10 酸萝卜老鸭汤锅
11 酸菜鲶鱼锅
12 什锦羊杂锅
13 牛尾汤锅
14 香辣鹅掌锅
15 什锦山菇锅
16 花江狗肉
17 附片羊肉锅
18 乌江鱼
19 肚子鸡
20 烧鸡公
21 啤酒鸭
22 邮亭鲫鱼
23 肥肠鱼
24 竹笋鸡
25 荤豆花
26 海陆空
27 龙凤汤锅
28 毛血旺
29 沸腾鱼
30 沸腾虾
31 蹄花汤锅
32 石烹鲶鱼
33 石烹鸡杂
34 干锅肥牛
35 干锅茶树菇
36 砂锅仔兔
37 海鲜一品锅
38 锅仔羊三样
39 锅仔杂办
40 砂锅三结义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关于川菜的知识,更是一种烹饪的情感连接。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美食,离不开温暖的家庭氛围。而这本书,恰恰捕捉到了这一点。它所介绍的菜谱,大多是适合家庭聚餐,或是日常餐桌上的家常菜,没有那些过于复杂的摆盘和造型,更注重的是味道的真实和情感的传递。作者在分享菜谱的同时,也穿插了一些关于家庭、关于生活的小故事,让我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爱意的厨房,和作者一起,享受着烹饪带来的乐趣。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辣子鸡”的讲解,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如何让鸡块炸得酥脆,如何让辣椒和花椒的香气充分释放,我按照他的方法做出来,香辣过瘾,家人吃了都赞不绝口,瞬间就把我从一个厨房小白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川菜达人”。这本书让我觉得,烹饪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与家人分享爱和温暖的方式。它让我更加热爱生活,也更加热爱在家做饭这件事。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在家研究各种地方菜系,偶然间翻到了这本书,简直是我的“宝藏”。我一直对川菜的麻辣鲜香情有独钟,但总觉得在家做出来的味道总差那么一点点火候和精髓。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点。作者不仅仅是给出一堆菜谱,更重要的是,他分享了许多关于川菜背后的小故事和烹饪心得。比如,在讲到如何挑选和处理干辣椒时,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品种辣椒的辣度和风味,以及如何根据菜肴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辣椒,这让我对川菜的辣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书中很多菜品都不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大菜,反倒是很多家庭里常做、却又特别考验功底的小炒和家常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道“回锅肉”,作者对于猪肉的处理、豆瓣酱的炒制、以及配菜的搭配都讲得非常细致,我按照他的方法做出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酱香味十足,家里的长辈都赞不绝口,说这是吃过最正宗的回锅肉!这本书真的让我体会到,川菜不仅仅是辣,它蕴含着丰富的层次感和细腻的风味,而这些,都隐藏在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步骤和食材的选择之中。
评分我一直对川菜有着莫名的情愫,尤其是那种麻辣鲜香的口感,总能勾起我深深的食欲。然而,尝试在家复刻这些美味却屡屡受挫,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我被书中对食材的选择和处理方式的细致讲解所吸引,比如对于不同部位的肉类如何进行腌制,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去除肉类的腥味,这些细节的处理,是决定一道菜成败的关键。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食材和步骤,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背后的烹饪逻辑。例如,在讲解“鱼香肉丝”时,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去分析鱼香汁的构成,以及如何调配出恰到好处的酸甜咸辣,这让我对“鱼香”有了全新的理解。书中的图片质量也非常高,每一张都色彩饱满,细节清晰,仿佛能闻到菜肴的香气。我尝试做了其中的“干煸豆角”,之前我做总是软趴趴的,这次按照书里的方法,高温快炒,豆角吃起来脆脆的,而且干香十足,真的让我惊艳到了!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烹饪技巧,更让我体会到了川菜的博大精深。
评分这真是一本让我惊喜的书!我一直觉得在家做川菜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总觉得火候、调味都把握不好,味道总是不对。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从一开始,作者就用非常亲切的语言,把那些听起来很复杂的川菜步骤,拆解成了易于理解的、甚至有些可爱的讲解。我记得其中一个关于如何炒出“锅气”的章节,作者不是干巴巴地讲理论,而是用一个生动的比喻,让我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奥秘。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特别用心,每一道菜的步骤都配有清晰的大图,色彩鲜艳,让人一看就食欲大增。我跟着书里的步骤,第一次尝试做了麻婆豆腐,结果惊艳了我和家人,那鲜香麻辣的味道,简直比外面餐厅做的还要好吃!还有那个豆瓣鱼,我之前做过几次,都觉得腥味没去干净,这次按照书里的方法,用红油和豆瓣酱煸炒到出红油,再放入鱼,味道简直绝了!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在家复刻地道的川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川菜大厨,手把手地教你,充满耐心和鼓励,让你在厨房里也能感受到烹饪的乐趣,并且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温暖又充满烟火气的川味家庭厨房。我不太会做饭,尤其害怕处理那些看起来很复杂的调味料和烹饪技巧。但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特别友好,没有那些专业术语,读起来就像是和朋友聊天一样,轻松又有趣。作者很擅长用生活化的语言去解释一些烹饪原理,比如为什么需要“焯水”,为什么“勾芡”会让菜肴更浓郁,这些我之前一直模糊不清的概念,在这本书里都得到了清晰明了的解答。而且,我发现书中有很多菜品都是我小时候妈妈做过的味道,比如那个“家常烧鸡”,虽然听起来普通,但按照书里的步骤做出来,味道真的太地道了!还有那个“香锅牛杂”,我一直觉得这是外面餐厅的特色菜,没想到在家也能做得这么好吃,而且味道丝毫不逊色!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地道的川菜,并不一定需要多么昂贵的食材,也不需要多么高超的技巧,很多时候,只需要掌握好家常的做法和一些小诀窍,就能做出让人回味无穷的味道。它让我重新找回了对家常菜的信心,也让我对川菜有了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