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爱情练习题
定价:32.00元
作者:薇薇作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5436943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人气女作家薇薇经典力作
累计感动2300万人的情感励志读物
薇薇陪你走过爱的迷惘与悲伤
稳居金石堂、诚品、来等各大书店排行榜前5名
这是一本温暖又大气的两性书,在台湾一经上市就引来了热议与追捧,长期保持金石堂、诚品、来等网站前五名。这本书通过对真实故事的描述,为读者讲述了在爱情中需要修习的课题,在爱情中学会“自省”、“清醒”、“冷静”、“相处”、“尊重”和“放下”的艺术,给2300万的男女带来了爱情的正能量。爱的课题永远不变,每个人都要在爱的世界里演练一道又一道的课题。为了防止在爱的过程中碰触到对方的,你得一次又一次学习、练习,通过经验,避开争吵和挫折,两人执手,完成这场属于爱的练习题。
内容提要
当初在互许诺言的那一刻,谁也没有想过从爱情的世界里逃跑?然而,在相爱的过程中,又有几人能坚守到后?本书通过忠实陈述爱的真实案例,透过一次又一次爱的经验,来帮助我们完成爱的练习题。本书中,作者从“自省、清醒、冷静、相处、尊重、放下”六个部分来分析,在男女相处的过程中,有时我们需要冷静,有时需要适当的示弱,更多的时候,我们必须先认清自己、反省自己,才能拥有更多的智慧、更大的心胸清楚地明白,在相处的每一刻,我们是用什么方式爱着的……
目录
作者介绍
薇薇,weiisly
曾入围“年度全球华文大奖”,年度爆红博主TOP10!单篇文章点击率高400,000人次!造访人次突破32,000,000!大学毕业后待过营销公司、出版社,一路不断订下目标并且顺利达成。25岁开始经营,赚进人生桶金;26岁买进人生栋房子,年收入成功突破百万; 27岁出版人生本文字作品,攻占各大排行榜,成绩显著;28岁以两性作家的身份活跃在荧幕前,更成为年度十大博主。
她以“两性文章”与“宝典”在网络上大受欢迎,各大媒体争相邀约采访。她擅长以感性的文笔,在文中道出两往的迷思。目前除了持续在书写两性相处文章、与广大网友互动谈心外,也陆续参加了《非关命运》《熟女不满族》《国民女王》《大学生了没》等各大谈话类节目的录制,被称为“治愈系博主”、“新生代的两性教主”、“女王接班人”。
在一次刻骨铭心的失恋后,她发现这世间唯有失恋无法习惯。正因为爱那么深,所以痛才会那么深。但是如果懂爱,当爱走的时候学会如何放下,就能拥有单身的自由,让下次的幸福提早到来。
在爱情的世界里,不只听女人的心事,也懂男人的爱情,她就是──薇薇。
文摘
序言
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对“沉默”的极致运用。很多时候,真正重要的对话并没有通过语言来完成,而是通过角色之间长久的对视、一次恰到好处的沉默,或是一份未曾寄出的信件来传达。作者的笔触极其克制,很少使用煽情或夸张的词汇去渲染情绪,而是将情绪的爆发点巧妙地设置在那些“空隙”之中。这要求读者必须具备极高的共情能力和阅读耐心,去填充那些文字留下的空白。我个人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遗憾”的处理,它不是那种直白的“我错过了你”的遗憾,而是那种伴随一生、融入呼吸的、无声的叹息。整本书的气氛是压抑而又充满希望的,像是在漫长的冬夜里等待第一缕晨光穿透厚重的云层。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或即刻的解脱,但它提供了一种强大的陪伴感,让你知道,那些难以言说的、深埋于心底的感受,并非你一人独享。这是一部需要用心灵去阅读的作品。
评分这部作品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其对“空间感”的构建。作者似乎对建筑和室内设计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书中的每一个场景,无论是宏伟的图书馆角落,还是狭小拥挤的阁楼公寓,都拥有清晰可触的质感和温度。光线如何穿过百叶窗在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旧书和灰尘混合的味道,甚至能想象到角色触摸到粗糙墙壁时的指尖感受——一切都立体得仿佛触手可及。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压迫感。更绝妙的是,作者将人物的心境与所处的环境紧密地绑定,环境不再是背景板,而是情绪的延伸。当角色的内心陷入迷茫时,外面的天气总是阴沉不定,而当他们获得片刻释然时,窗外总会出现难得的晴朗。这种高度的统一性,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一场全方位的感官盛宴,让我彻底忘记了自己身处何地,完全沉浸在了那个由文字构建的维度里。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叙事视角转换是极其大胆且高风险的尝试,但最终的结果是惊艳的。作者在不同的章节中,采用了多达七种以上不同的叙述者,视角之间游走自如,信息密度极高,却又毫不混乱。这种多棱镜式的观察手法,让原本可能显得单薄的主线情节,立刻变得丰满和立体起来。你以为你了解了A的动机,但下一章通过B的视角,你又会发现A行为背后更深层次的、连A自己都没意识到的驱动力。这种不断的“重塑现实”的过程,极大地锻炼了读者的批判性思维。它挑战了我们对“真相”的传统认知,暗示着任何单一的故事版本都必然是残缺不全的。这种处理方式让阅读体验充满了侦探般的乐趣,每读完一个视角,都有种“啊,原来是这样”的恍然大悟,紧接着又是对下一个视角的期待。它要求读者投入极大的心力去梳理和拼凑,但回报是远超付出的、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对我而言,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体验,它不像当代流行的那种直白、高效的叙事方式,反而更倾向于一种古典主义的繁复与华丽。大量的排比句和复杂的从句结构,初看之下颇有些令人气喘吁吁,需要反复回味才能真正捕捉到作者想要传达的精髓。然而,一旦适应了这种独特的“语言律动”,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它将日常的情感体验,提升到了近乎诗歌的层面,每一个段落都像是一块精心打磨过的宝石,折射出不同的光芒。书中对于哲学思辨的穿插也相当巧妙,并非生硬的理论灌输,而是自然地融入到人物的困境与抉择之中,使得故事的厚度远超一般的言情或情节小说。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消化其中关于“选择的重量”那一章节的论述,那种对人生本质的拷问,是这本书带给我最深远的触动。它迫使你停下来,去审视自己走过的每一步,去质疑那些被习以为常的观念,这种智识上的激发,是阅读的至高享受。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如同夏日午后慵懒的微风,不疾不徐,却带着一种令人沉醉的魔力。作者对人物内心细微波动的捕捉,简直达到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步。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一个眼神的描摹,或是某一句话语背后深藏的潜台词。那种感觉,就像是剥开了一层又一层的洋葱,每一次揭示都带来新的酸涩与清甜的交织。尤其是在描绘角色间那种欲言又止的拉扯时,文字的张力达到了顶点,让人揪心,却又舍不得快进。它不是那种轰轰烈烈、情节反转再反转的类型,反而更像是一场精心布置的、慢火炖煮的盛宴,考验着读者的耐心,但也最终回报以无与伦比的醇厚滋味。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环境描写上的功力,那些无关紧要的场景,被赋予了强烈的象征意义,让整个故事的底色变得更加深邃和耐人寻味。读完合上书页时,世界似乎都变得柔和了一些,那种被细腻情感浸润过的余韵,久久不散,让人对生活中每一个细微的互动都多了一层体察的欲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