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朱自清讲国学
定价:35.00元
作者:朱自清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01
ISBN:97878112700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国学又可称国故,指中国学。狭义的是指以儒学为主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学术,包括古代诸子百家。广义主要是根据胡适“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说法而拓展外延和内涵,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构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部。因此,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成就,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简而言之,国学,就是中国学,就是中国的传统文明。
目录
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五四爱国运动的参与者,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并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
文摘
序言
这本《满28包邮 朱自清讲国学》实在是太对我的胃口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那些艰深的古籍难以入手,幸好有这样一本集结了朱自清先生真知灼见的书摆在我面前。首先,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很吸引人,朴素中透着一股文人雅致的气息,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踏实感。内容上,它并非那种照本宣科的教科书,而是更像一位温文尔雅的师长,循循善诱地带领我们走进国学的殿堂。比如,书中对“气韵生动”的解读,不再是枯燥的理论阐述,而是结合了朱先生自己散文中的笔触,让人瞬间领悟到中国古典审美中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妙处。读起来完全没有阅读障碍,语言流畅自然,仿佛能听到朱老先生在耳边娓娓道来,那种穿越时空的感觉,真是奇妙。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中国文人精神的一章,它将历史长河中的诸多文化现象串联起来,让我们明白,国学不仅仅是古文和典故,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乎其标价,简直是物超所值,强烈推荐给所有想提升人文素养的朋友们!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种“满XX包邮”的书籍起初是抱有一丝怀疑态度的,总觉得价格低廉的东西,内容上难免有所敷衍。然而,这本《满28包邮 朱自清讲国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深度和广度,完全配得上“经典”二字。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仅收录了朱先生关于文学、哲学层面的论述,更难得的是,它还节选了一些朱先生对当时社会文化现象的评论。这些评论,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但其洞察力放在今天来看,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它教导我们如何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当下,如何不盲目追捧西风,也不沉溺于故纸堆。其中关于“中国人的气节”那几篇,读得我热血沸腾,那种对民族文化自信的呼唤,是如此真挚而有力。作者(或者说编者)的功力也很深厚,他们对朱先生的文本进行了精心的梳理和编排,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使得原本可能略显跳跃的碎片化思考,被组织成了一部有机的整体。
评分我对市面上许多打着“国学大师”旗号的速成读物感到厌倦,它们总是承诺能在最短时间给你最大的回报,但读完后往往只剩下空洞的口号。相比之下,《满28包邮 朱自清讲国学》则显得低调而扎实。它的内容是“慢”出来的,是朱自清先生毕生学术积累的结晶。这本书不是要让你去背诵晦涩的典故,而是引导你形成一种“中国式的思维模式”。例如,书中对“中庸之道”的阐释,摒弃了常见的庸俗理解,而是将其还原为一种动态的平衡哲学,一种在对立面中寻找和谐的智慧。这种深层的解析,需要读者投入时间和心力去慢慢消化,但一旦领悟,则受益无穷。它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理解中国传统艺术、伦理乃至处世哲学的内在逻辑。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你读了能炫耀多少知识点,而在于它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这一点,任何价格都难以衡量。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体验,更接近于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而非简单的知识获取。我向来认为,国学教育最忌讳的就是“教条化”,让人觉得文化传承是一种负担。可这本书处理得极其高明,它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以一种平等对话的方式,拉近了读者与国学的距离。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节气”的描绘。朱先生笔下的二十四节气,不再是农耕社会的刻板时间划分,而是与中国人的情感生活、审美情趣紧密结合的文化符号。清明雨纷纷,不仅是天气现象,更是对逝者的追思和生命的沉思;夏至的喧闹,则蕴含着对生命力的赞美。这种将自然哲思融入生活细节的写法,是中华文化中最动人的部分,而这本书将这一精髓提炼了出来。每次读完,我都会觉得心胸开阔了不少,对周遭事物的感知也变得更加敏锐和丰富,简直是提升生活美学境界的绝佳读物。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满28包邮 朱自清讲国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选材角度相当新颖。它巧妙地避开了许多同类书籍中常见的、已经被过度解读的经典段落,而是聚焦于朱自清先生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国学一些独特而深刻的体悟。比如,书中对“时令”与“民俗”的论述,简直是神来之笔。朱先生并未将它们视为简单的风俗介绍,而是上升到了国民性与文化心理的层面去剖析。那种细腻入微的观察力,让人叹为观止。我记得有一段写到江南的梅雨季,寥寥数语,不仅描摹出了气候的特征,更将那种湿润、内敛、带着一丝忧郁的地域文化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这些文字,去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化张力。这不像是在“学”国学,更像是在“品”国学,品的是那份历史的温度和朱先生独特的个人魅力。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里行间留白得当,读起来眼睛很舒服,完全没有市面上很多廉价装帧书籍的压迫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