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红色将帅 十大大将 黄克诚大将
定价:26.80元
作者:姚有志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3912716
字数:
页码:16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金戈铁马,浴血鏖战,他们是缔造人民军队的璀璨群星!沃血中华,舍生忘死,他们在革命史上留下了耀目英名!
内容提要
本套丛书选取了黄克诚大将一生中的精彩片段,全方位展示出黄克诚大将的一生。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在那个群星璀璨,英雄辈出的时代,他是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走来的英雄。几十年戎马生涯,他挥兵塵战。神州大地纵横驰骋,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是那个时代的骄傲,黄克诚是陈赓大将。
目录
在苦难和饥寒中度过的童年
苦读书
寻求革命道路
组织永兴
率部上井冈
初到彭德怀麾下
转战在中央根据地
万里长征
红军组织部长
发扬红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
粉碎敌人的九路围攻
情系苏北
提出一个重要建议
痛歼敌伪
率军进东北
坚决主张建立东北根据地
负责后方战勤支前
从市委书记到省委书记
主管总后勤部
身陷逆境
后时光
作者介绍
姚有志少将,曾任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部长,战略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军事科学学会理事,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中国军事科学学会战略分会会长。长期从事军事战略理论研究工作,具有深厚的军事战略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先后在军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十余部,完成研究报告三十余份上报军委总部。相关理论专著有《毛大战略》《邓战略思想论》《战略学》(2001年版)《39世纪战略理论遗产》《军事战略学教程》《世纪论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略指导教程》等。
文摘
《红色将帅·十大大将 黄克诚大将》:
苦读书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幼小的黄克诚,在艰难困苦中度过了8个春秋。9岁那年,他的父亲和叔叔们在一起商量,感到黄家世世代代在贫困的山里头扑腾着,没有一个读书人,处处受人欺负,不如省吃俭用,攒点积蓄供养一个孩子上学。一番议论之后,父辈们议定从祭田里每家抽一担谷子作为学费,送聪明忠厚的黄克诚去上学。
在送黄克诚入私塾的头一天晚上,父亲把黄克诚叫到床前,抚摸着他的头,深情地说:“孩子,我和你叔叔们商量送你去上私塾,你要用心去学啊,多长些学问,免得什么事都求人。”黄克诚望着父亲过早衰老的面孔,不停地点着头,决心不辜负父辈们的希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克诚考入了永兴县县立高等小学。他学习刻苦,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可以得到几块钱的奖学金。有时还利用课余时间,找点抄抄写写的差事,一年也能挣得几块钱。这样,既补贴了部分学习费用,同时也有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加了不少社会知识。
黄克诚从小懂事,知道家里的日子不好过,只要放下书本,就总是手脚不闲地帮家里干活。下青村西面几十里有个马田墟,那里出木炭。下青村东面几十里有个黄婆垅,那里有金矿。到了冬天,地里没了什么活,黄克诚就挑上一副担子上马田墟挑木炭,到黄婆垅卖给矿工取暖,赚几个脚钱。几十里加几十里,一筐炭加一筐炭,可不是轻活。但是,为了挣几个钱吃饭,挣几个钱念书,他咬牙也得干。
黄克诚挑着一担炭走回下青村时,月亮已经挂上了树梢,他的肚子也咕咕地吵开了。他得在家里歇一宿,明天再上黄婆垅。
家门口,体态瘦削的母亲正倚在门框上,望眼欲穿。见到儿子回来了,她忙迎上前,用力接下儿子的担子,放在地上,拍打着儿子身上的灰尘,心疼地说:“顶着星星出去的,戴着月亮回来,怎么得了。”她又掂了掂担子的分量,嗔怪道:“叫你不要挑这么多,总是不听。”
黄克诚笑笑:“妈,叫你等急了吧!”
母亲往屋里推他:“快进屋吃饭去吧!保险饿得前心贴后背了。”
母子俩说着话,走进屋去。
屋里,一盏昏暗的煤油灯在风里忽闪着火苗,破旧的方桌上,有一盘咸菜,还有一个粗瓷碗,上面还盖了一个盘子。母亲揭开盘子,碗里盛着满满的粥,还冒着热气。
黄克诚看看粥,又看看母亲,疑惑地说:“妈,你吃过了?”
母亲连忙说:“我当然吃过了,吃过了。你赶了这么多路,也没点干的吃,真是作孽呀!”
黄克诚看着母亲苍白的脸,推开饭碗站起来:“妈,我上三叔家去,这碗粥,你喝了吧!”他走出门去。
母亲在后面叫:“这么晚了,你三叔还用你烧火?”儿子头也不回:“三叔的铺子关门晚,他准没吃饭呢!”
黄克诚的三叔叫黄清正,也在本村住,家里日子好过些,还开了个小铺子,卖个针头线脑、油盐酱醋。黄克诚常常到三叔家,一面帮助三叔烧火,一面借火光看书,然后再吃上一顿饱饭。这也是饿肚子饿出来的窍门。这窍门可帮了大忙,不然的话,又要干活,又要念书,再吃不饱饭,就是铁打的人也支撑不了几天。好在三叔是至亲骨肉,看到侄子如此勤奋好学,又聪明伶俐,他也是从心里喜欢。
二儿子的刻苦感动了父亲,他想,家里再穷再苦,也要让儿子把书念下去。他有自己的想法,严格地讲,这想法也不能算是他自己的了,因为湖南农村许多户都是这样做的,就是不管家境如何,家里总要有个念书人,不然会受欺负的。黄清业决心让老大时玑、老三时琪都停学干活,全家保“重点”,这个重点就是黄克诚。他想让黄克诚多念书,上衡阳,进省城,好好为黄家门上添点风光。有了父亲和全家的支持,黄克诚读书的劲头更足了。
……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似乎遵循着一种螺旋上升的叙事逻辑。开篇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悬念开局,迅速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随后进入主体叙事,但叙事线索并非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充满了巧妙的回溯与前瞻。每当读者以为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局势时,作者总能通过新的信息点或视角转换,打破原有的认知框架,带来新的思考维度。这种叙事上的“留白”和“反转”处理得非常自然,绝非刻意为之,而是服务于主题表达。读完合上书本时,我感觉自己完成了一次复杂的智力迷宫的探索,收获颇丰。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作者对历史细节的考究可见一斑,每一个场景的描绘都充满了那个时代的印记。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人物刻画上的细腻手法,主角的内心挣扎、决策的艰难,都展现得淋漓尽致,绝非简单的脸谱化描写。读到一些关键转折点时,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文字中蕴含的强大情感张力。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叙事,更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时代画卷,让人在沉浸其中时,对那个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人情冷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物命运的无常感交织在一起,读完之后久久不能平息。
评分这本书的文笔风格颇具匠心,它没有采用那种过于宏大叙事、冷峻刻板的史书腔调,而是融入了相当多的文学想象和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深入挖掘。语言流畅而不失力量,尤其是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描述,作者总能找到一个独特的切入点,避免了俗套的叙述方式。我感觉作者在遣词造句上下了很大功夫,很多精妙的比喻和精准的动词运用,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历史事件变得鲜活起来。它让我看到了历史人物作为“人”的一面,有血有肉,有各自的局限与光辉。这种兼具史实严谨性与文学感染力的平衡,是很多同类作品难以企及的。
评分作为一名对特定历史时期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在于它对次要人物群像的塑造。很多时候,历史叙事往往聚焦于几个核心人物,但这部作品却巧妙地穿插了许多配角的命运线,通过这些小人物的视角,侧面反映了时代洪流对普通人的冲击和塑造。这使得整个故事的维度一下子被拓宽了,不再是单薄的英雄赞歌,而是一部有血有肉的群像剧。我甚至能从那些不甚起眼的人物身上,找到一些关于坚持、妥协与坚守的深刻哲理。这种全景式的描摹,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让人对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必须称赞作者在处理历史复杂性上的勇气和深度。这本书并没有试图将历史人物简单地标签化为“好人”或“坏人”,而是呈现了一个充满灰色地带的真实世界。在阅读过程中,你会不断地面临道德困境和历史局限性的拷问。作者没有回避那些艰难的选择和潜在的争议,而是以一种近乎冷静的笔触去剖析其产生的深层原因。这种不回避复杂性、直面历史真相的态度,使得这部作品超越了一般的传记或历史读物,具有了相当的思考价值。它要求读者主动参与到对历史事件的解读中,而不是被动接受既定的结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