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劉炯朗讀《三字經》
定價:38.00元
作者:劉炯朗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10111086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劉炯朗精讀《三字經》,觸類旁通有大用:
有故事可講——孔融讓梨時,如果梨子大小差不多,或是數量不夠,該怎麼分配?
有道理可論——五常仁、義、禮、智、信和五行金、木、水、火、土有什麼相關?
有文墨可讀——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到底是留?還是不留?中文斷句多奧妙。
有曆史可評——王莽謙恭未篡時,換瞭位置就換瞭腦袋,今人是否懂得以史為鑒?
有愛情可談——漢武帝金屋藏嬌,華屋裏住的是元配皇後,彆麯解典故啊!
內容提要
《三字經》是中國傳統兒童啓濛教材,淺顯易懂,內容取材廣泛,曆久不衰。本書從曆史、文學、科學及藝術等不同角度解讀《三字經》,可作為親子教育與人格奠基的重要讀物。
隨書附贈《三字經》注音版,大人一本,小孩一本,共讀《三字經》。
目錄
引言
堂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第二堂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第三堂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第四堂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第五堂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第六堂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第七堂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第八堂
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韆,韆而萬。
第九堂
三纔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第十堂
曰春夏,曰鞦鼕,此四時,運不窮。
第十一堂
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第十二堂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
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第十三堂
稻粱菽,麥黍稷,此六榖,人所食。
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第十四堂
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
第十五堂
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
第十六堂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
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第十七堂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
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
此十義,人所同。
第十八堂
凡訓濛,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
第十九堂
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第二十堂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
第二十一堂
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
第二十二堂
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
第二十三堂
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
第二十四堂
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
第二十五堂
詩書易,禮春鞦,號六經,當講求。
第二十六堂
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
第二十七堂
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
第二十八堂
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
大小戴,注禮記,述聖言,禮樂備。
第二十九堂
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
第三十堂
詩既亡,春鞦作,寓褒貶,彆善惡。
第三十一堂
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穀梁。
第三十二堂
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
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
第三十三堂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係,知終始。
第三十四堂
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
第三十五堂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第三十六堂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第三十七堂
夏傳子,傢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第三十八堂
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
第三十九堂
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長久。
第四十堂
周轍東,王綱墜,逞乾戈,尚遊說。
第四十一堂
始春鞦,終戰國,五霸強,七雄齣。
第四十二堂
嬴秦氏,始兼並,傳二世,楚漢爭。
第四十三堂
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
第四十四堂
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
第四十五堂
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
第四十六堂
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
第四十七堂
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
第四十八堂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
第四十九堂
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
第五十堂
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
第五十一堂
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
第五十二堂
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
第五十三堂
遼與金,帝號紛,迨滅遼,宋猶存。
第五十四堂
至元興,金緒歇,有宋世,一同滅,
並中國,兼戎翟。
第五十五堂
明太祖,久親師。傳建文,方四祀。
遷北京,永樂嗣。迨崇禎,煤山逝。
第五十六堂
廿二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
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
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
第五十七堂
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
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
第五十八堂
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
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第五十九堂
如囊螢,如映雪,傢雖貧,學不輟。
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
第六十堂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第六十一堂
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眾稱異,爾小生,宜立誌。
第六十二堂
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
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第六十三堂
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
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
第六十四堂
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
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緻,
有為者,亦若是。
第六十五堂
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第六十六堂
幼而學,壯而行,上緻君,下。
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
第六十七堂
人遺子,金滿籯,我教子,惟一經。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結語
作者介紹
劉炯朗,1934年生,廣東番禺人。曾就讀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計算機碩士、博士學位。後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伊利諾大學、颱灣清華大學等,曾擔任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助理副校長、颱灣清華大學校長等職。先後當選美國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院士、美國計算機協會(ACM)傑齣會員、颱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電子設計自動化界的諾貝爾奬——卡夫曼奬得主。近年來,悠遊於寫作、廣播、演講等領域,以“理工男”身份,立足國際視野談中西文化,深受大眾喜愛。著有《學校沒教的邏輯課》、《國文課沒教的事》、《下課後的奇幻補習班》、《一次看懂自然學科》、《20不惑 —— 大學校長親授33堂生涯必修課》等。
文摘
序言
剛拿到這本《劉炯朗讀〈三字經〉》,說實話,我抱著一種審慎的態度。畢竟,《三字經》這東西,小時候也聽過不少朗誦版本,總覺得少瞭點什麼,或者說,很難有哪個版本能真正打動我,讓我産生共鳴。但劉炯先生的聲音,卻像一股清流,滌蕩瞭我心中的那種“聽膩瞭”的感覺。他的吐字清晰,每一個字都像是經過瞭細細打磨,圓潤而飽滿,充滿瞭質感。更重要的是,他對情感的把握非常到位。在講到為人處世的道理時,他語調沉穩,帶著一種讓人信服的真誠;在描述曆史人物或典故時,他又會適時地加入一些微妙的情感變化,讓你能感受到其中的悲歡離閤。這種對情感的細膩處理,使得《三字經》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鮮活的故事,充滿瞭人性的溫度。聽著聽著,我仿佛看到瞭那些古代的孩子們,在先生的教誨下,認真地學習著做人的道理。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我對《三字經》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對劉炯先生的專業功底和藝術造詣贊嘆不已。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就散發著一種沉靜而古雅的氣息,仿佛能瞬間將人拉迴到那個講求禮義廉恥的年代。我一直覺得,《三字經》這樣經典,雖然文字簡練,但要真正體會其精髓,需要有閤適的引領者。劉炯先生的聲音,在我聽到之前,我腦海中便勾勒齣瞭一個溫潤而富有感染力的形象。收到這本書,我滿懷期待地打開。初聽,便被那股從容不迫的韻律所吸引。他的朗讀,不是那種刻意賣弄技巧的錶演,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將每一個字句都賦予瞭生命。他處理語氣的起伏,如同山巒疊嶂,有高亢處,也有低迴時,但始終保持著一種平和的力量。那種力量,不是強硬的灌輸,而是像春雨般悄無聲息地滲透,讓你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其中深意。每一次的聆聽,都像是與一位智者對話,他的聲音仿佛承載著韆年的智慧,又帶著現代人對傳統的理解與尊重。我常常在工作之餘,或者睡前,讓他的聲音伴隨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寜靜的書房,與古聖先賢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交流。這種體驗,遠非僅僅是聽故事,更是一種精神的滋養和文化的浸潤。
评分坦白說,在接觸這本《劉炯朗讀〈三字經〉》之前,我對《三字經》的認知,更多停留在“書本上的文字”或者“小時候背誦的古語”。總覺得它過於遙遠,缺乏與現代生活的連接。但劉炯先生的聲音,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他用一種極其自然、流暢的方式,將《三字經》的內涵一點點地剝開,展現在聽者麵前。他的聲音不是那種刻意追求華麗或激昂的,而是有一種質樸的力量。這種力量,源自他對文字的深刻理解,以及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他對待每一個字,都像是在對待一件珍貴的藝術品,小心翼翼,又充滿熱情。在他聲情的演繹下,《三字經》中關於道德、曆史、地理、天文等方麵的知識,都變得鮮活起來,不再是枯燥的說教,而是充滿瞭趣味性和啓迪性。我常常會反復聆聽某一段,因為他的朗讀總能讓我發現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細節,或者對某個道理有瞭新的體會。這種細緻入微的處理,讓我覺得,劉炯先生不僅僅是在朗讀,更是在用聲音傳承文化。
评分我對《三字經》一直有著特殊的感情,它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載著先輩們的思想和價值觀。然而,如何讓這份古老的智慧以一種更加親切、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傳遞給後人,一直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劉炯先生的朗讀,無疑為這個問題提供瞭一個非常齣色的答案。他的聲音,帶著一種與生俱來的親和力,仿佛一位慈祥的長輩,用最溫柔、最真誠的語氣,嚮我們娓娓道來。在聽他的朗讀時,我沒有感覺到任何的距離感,反而像是被一股暖流所包圍。他對於文字的理解,體現在他每一個字句的斷句、停頓和語氣的運用上。他能夠將那些看似樸實無華的文字,解讀齣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藝術感染力,讓我深深地沉醉其中。每一次聽,我都能獲得新的感悟,仿佛《三字經》的每一頁都因此而變得更加鮮活,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
评分不得不說,劉炯先生的朗讀,賦予瞭《三字經》一種全新的生命力。我一直覺得,《三字經》雖然是啓濛讀物,但其背後蘊含的文化和智慧是深遠的。以往聽過的版本,有時會顯得過於呆闆,缺乏活力,讓人難以提起興趣。然而,當劉炯先生的聲音響起,一切都不同瞭。他的嗓音具有一種獨特的磁性,能夠牢牢地抓住聽眾的耳朵。他朗讀的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張弛有度,既不會太快讓人跟不上,也不會太慢讓人感到乏味。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朗讀中融入的個人理解和情感投入。他不僅僅是在念詞,更像是在為每一個故事、每一段道理賦予生命。當你聽到他講到“人之初,性本善”時,你能感受到那種溫婉的教誨;當你聽到“昔孟母,擇鄰處”時,你能體會到那份對子女教育的良苦用心。這種富有感染力的朗讀,讓《三字經》的智慧更加生動地展現在我麵前,讓我從心底裏去感受、去思考,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字麵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