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刘炯朗读《三字经》
定价:38.00元
作者:刘炯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10111086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刘炯朗精读《三字经》,触类旁通有大用:
有故事可讲——孔融让梨时,如果梨子大小差不多,或是数量不够,该怎么分配?
有道理可论——五常仁、义、礼、智、信和五行金、木、水、火、土有什么相关?
有文墨可读——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到底是留?还是不留?中文断句多奥妙。
有历史可评——王莽谦恭未篡时,换了位置就换了脑袋,今人是否懂得以史为鉴?
有爱情可谈——汉武帝金屋藏娇,华屋里住的是元配皇后,别曲解典故啊!
内容提要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儿童启蒙教材,浅显易懂,内容取材广泛,历久不衰。本书从历史、文学、科学及艺术等不同角度解读《三字经》,可作为亲子教育与人格奠基的重要读物。
随书附赠《三字经》注音版,大人一本,小孩一本,共读《三字经》。
目录
引言
堂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第二堂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第三堂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第四堂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第五堂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第六堂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第七堂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第八堂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第九堂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第十堂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第十一堂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第十二堂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第十三堂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第十四堂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第十五堂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第十六堂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第十七堂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第十八堂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第十九堂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第二十堂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第二十一堂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第二十二堂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第二十三堂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第二十四堂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第二十五堂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第二十六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第二十七堂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第二十八堂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第二十九堂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第三十堂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第三十一堂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穀梁。
第三十二堂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第三十三堂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第三十四堂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第三十五堂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第三十六堂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第三十七堂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第三十八堂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第三十九堂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长久。
第四十堂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第四十一堂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第四十二堂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第四十三堂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第四十四堂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第四十五堂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第四十六堂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第四十七堂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第四十八堂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第四十九堂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第五十堂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第五十一堂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第五十二堂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第五十三堂
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
第五十四堂
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
并中国,兼戎翟。
第五十五堂
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
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
第五十六堂
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第五十七堂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第五十八堂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第五十九堂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第六十堂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第六十一堂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第六十二堂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第六十三堂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第六十四堂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第六十五堂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第六十六堂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第六十七堂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结语
作者介绍
刘炯朗,1934年生,广东番禺人。曾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计算机硕士、博士学位。后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伊利诺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曾担任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助理副校长、台湾清华大学校长等职。先后当选美国电子电机工程师学会院士、美国计算机协会(ACM)杰出会员、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电子设计自动化界的诺贝尔奖——卡夫曼奖得主。近年来,悠游于写作、广播、演讲等领域,以“理工男”身份,立足国际视野谈中西文化,深受大众喜爱。著有《学校没教的逻辑课》、《国文课没教的事》、《下课后的奇幻补习班》、《一次看懂自然学科》、《20不惑 —— 大学校长亲授33堂生涯必修课》等。
文摘
序言
坦白说,在接触这本《刘炯朗读〈三字经〉》之前,我对《三字经》的认知,更多停留在“书本上的文字”或者“小时候背诵的古语”。总觉得它过于遥远,缺乏与现代生活的连接。但刘炯先生的声音,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他用一种极其自然、流畅的方式,将《三字经》的内涵一点点地剥开,展现在听者面前。他的声音不是那种刻意追求华丽或激昂的,而是有一种质朴的力量。这种力量,源自他对文字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他对待每一个字,都像是在对待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小心翼翼,又充满热情。在他声情的演绎下,《三字经》中关于道德、历史、地理、天文等方面的知识,都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充满了趣味性和启迪性。我常常会反复聆听某一段,因为他的朗读总能让我发现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细节,或者对某个道理有了新的体会。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让我觉得,刘炯先生不仅仅是在朗读,更是在用声音传承文化。
评分我对《三字经》一直有着特殊的感情,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先辈们的思想和价值观。然而,如何让这份古老的智慧以一种更加亲切、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后人,一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刘炯先生的朗读,无疑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出色的答案。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仿佛一位慈祥的长辈,用最温柔、最真诚的语气,向我们娓娓道来。在听他的朗读时,我没有感觉到任何的距离感,反而像是被一股暖流所包围。他对于文字的理解,体现在他每一个字句的断句、停顿和语气的运用上。他能够将那些看似朴实无华的文字,解读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感染力,让我深深地沉醉其中。每一次听,我都能获得新的感悟,仿佛《三字经》的每一页都因此而变得更加鲜活,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
评分刚拿到这本《刘炯朗读〈三字经〉》,说实话,我抱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毕竟,《三字经》这东西,小时候也听过不少朗诵版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或者说,很难有哪个版本能真正打动我,让我产生共鸣。但刘炯先生的声音,却像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心中的那种“听腻了”的感觉。他的吐字清晰,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了细细打磨,圆润而饱满,充满了质感。更重要的是,他对情感的把握非常到位。在讲到为人处世的道理时,他语调沉稳,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真诚;在描述历史人物或典故时,他又会适时地加入一些微妙的情感变化,让你能感受到其中的悲欢离合。这种对情感的细腻处理,使得《三字经》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故事,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听着听着,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古代的孩子们,在先生的教诲下,认真地学习着做人的道理。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对《三字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刘炯先生的专业功底和艺术造诣赞叹不已。
评分不得不说,刘炯先生的朗读,赋予了《三字经》一种全新的生命力。我一直觉得,《三字经》虽然是启蒙读物,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和智慧是深远的。以往听过的版本,有时会显得过于呆板,缺乏活力,让人难以提起兴趣。然而,当刘炯先生的声音响起,一切都不同了。他的嗓音具有一种独特的磁性,能够牢牢地抓住听众的耳朵。他朗读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张弛有度,既不会太快让人跟不上,也不会太慢让人感到乏味。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朗读中融入的个人理解和情感投入。他不仅仅是在念词,更像是在为每一个故事、每一段道理赋予生命。当你听到他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时,你能感受到那种温婉的教诲;当你听到“昔孟母,择邻处”时,你能体会到那份对子女教育的良苦用心。这种富有感染力的朗读,让《三字经》的智慧更加生动地展现在我面前,让我从心底里去感受、去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字面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就散发着一种沉静而古雅的气息,仿佛能瞬间将人拉回到那个讲求礼义廉耻的年代。我一直觉得,《三字经》这样经典,虽然文字简练,但要真正体会其精髓,需要有合适的引领者。刘炯先生的声音,在我听到之前,我脑海中便勾勒出了一个温润而富有感染力的形象。收到这本书,我满怀期待地打开。初听,便被那股从容不迫的韵律所吸引。他的朗读,不是那种刻意卖弄技巧的表演,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将每一个字句都赋予了生命。他处理语气的起伏,如同山峦叠嶂,有高亢处,也有低回时,但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力量。那种力量,不是强硬的灌输,而是像春雨般悄无声息地渗透,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其中深意。每一次的聆听,都像是与一位智者对话,他的声音仿佛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又带着现代人对传统的理解与尊重。我常常在工作之余,或者睡前,让他的声音伴随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书房,与古圣先贤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这种体验,远非仅仅是听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和文化的浸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